感人的名人故事
马文仲(1966-2008年4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长垣县苗占乡的马野庄。
家中的五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有“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但是马文仲是病情最重的。他在家自修完高中学业,志愿当上一名教师。一开始他义务在村小学代课,但是由于身体不便,他每天都在学校和家之间花大量时间挪动自己的身体,甚至爬行,直到完全无法行动。病情不断加剧,使得他不得不再度离开学校。
马文仲想过自杀,但他最终还是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决定在家中办起专收差生和落榜生的希望小学。尽管家中贫困且都是残疾人,一家人的重担全在父亲马存英身上。一家人都反对建校的想法,但在也是当教师的父亲的支持下,一家人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年后,他们一砖一瓦地建起了一间小平房,希望小学终于建起来了。
马文仲在怀疑和嘲讽的目光下,渐渐找到了8名学生。在当时,一个四五十名学生的班级,能考上初中的也不过三四名;但是,马文仲首届的8名学生中就有6名考上了初中,轰动了乡里。第二年,60名学生就招来了。
一天,一份马文仲发表在青年杂志上的一篇征友启事,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马合口乡马合口村的白族姑娘谷庆玉和他认识了。谷庆玉承包了家乡的水库,养起了鱼,经过两年的经营后,她家成为了县里的第一批“万元户”。一年多的通信,让谷庆玉十分钦佩马文仲艰难办学的勇气。1988年春节,谷庆玉自作主张瞒着父母北上中原,去看看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看到当地的贫困,看到马文仲一家的艰苦,从富饶的家乡的贫困的异地,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但是谷庆玉决定留下来,帮助马文仲办学。谷庆玉嫁给了马文仲,但是一家的重担都落在了谷庆玉身上。她既要做老师,又要干农活,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马文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谷庆玉顽强地克服了困难。
2000年4月30日,在上海慈济志工的帮助下,“马野庄希望慈济小学”开始动工建设。夫妇俩的教学之路又到了全新的起点。
2008年4月5日,马文仲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怎么办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陈汝言听后很高兴,因为他深知徐悲鸿的为人,也知道自抗战以来,徐悲鸿大师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槟榔屿等地举办画展卖画的行情及他把画展收入捐献给离乡背井难民的义举。他想,只要这个小小书店徐悲鸿认为办得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慷慨解囊的。于是陈汝言便从沙坪坝过江来到江北盘溪找到徐悲鸿,大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是办得到的。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几天之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到盘溪,徐悲鸿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出版了很多享誉文坛的世界名著和国内进步书籍,于是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便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