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元代高士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元末的山水画大家倪瓒,是一位开启明清两代古典山水画风气的大家。特别受董其昌推崇,把倪列为元四家之首。倪讚深远影响明清两代山水画风,得益于他为人高古,不染尘埃。倪生于江苏无锡,祖、父、兄积累资产丰饶。年轻时生活优渥。一生不事功名利禄,晚年家道虽衰,依旧笑傲尘世。画作多出尘埃,追求简约清淡风尚。人怀魏晋风尚,画尚复古淡雅,惜墨如金,偏重意境,不事细节雕琢。是董其昌、石涛风格的鼻祖。位列古代十大画家,英国大不列颠列其为世文化名人。
古代绘画,人们常分为两大类,一为工笔细腻气派规严的宫廷派如赵孟俯等。另一派称野逸派,如徐渭等。倪瓒当属野逸与宫廷两派之间,更侧重野逸派。题主所说此幅同样是倪讚画风的代表作之一。野不及徐渭,庄不及赵孟(兆页)。以淡雅疏清为上。总之,倪瓒开明清复古山水画宗派贡献巨大。而近代不少人把山水画浓墨一团黑,不留一点空间,实在不敢恭维。所谓泼墨山水,我看极类书届之丑书。
《渔庄秋霁图》是倪瓒经典的代表性作品,其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在此幅作品中高度融合,形成了他独有的极具个性的简逸、萧散、荒寒的画风,对明清画坛影响极大。
倪瓒是元代隐逸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为“元四家”之一。他清高雅洁,性格孤僻,素被后世奉为“高士”。倪瓒自创“折带皴”,并形成山水画“一河两岸、三段式”平远构图,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美学主张。
(《渔庄秋霁图》画心)
《渔庄秋霁图》是倪瓒55岁隐居在其好友王云浦的渔庄时所作,时隔18年后,洪武壬子年(1372年),倪瓒重见此画感怀往昔,用小楷补题五言诗于画中右上角,共七行八十七字,全诗如下: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慷慨。秋山脆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渔庄秋霁图》书法题款)
《渔庄秋霁图》裱边右上角有董其昌题签:倪元镇画《渔庄秋霁图》。裱边两侧依次有宋旭、孙克弘、董其昌题识。“万历辛丑三月,获观于天马山之双松僧舍。七十七翁宋旭。”“石田云: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孙克弘。”“倪迂蚤年书胜于画,晚年书法颓然自放,不类欧柳。而画学特深诣,一变董、巨,自立门庭,真所谓逸品在神妙之上者。此《渔庄秋霁图》尤其晚年合作者也。仲醇宝之,亦气韵相似耳。董其昌己亥秋七月廿七日,泊舟徐门书。”
(《渔庄秋霁图》裱边题识)
《渔庄秋霁图》描写的是深秋时节雨后太湖一带的萧散简淡的自然景色,采用倪瓒经典的“一河两岸、三段式”平远构图,近景破石上画有五、六棵随风飘曳且依然挺拔的枯树,排列错落有致,稀疏简洁。远景是一片低矮的山丘,山势从右向左缓慢舒展。中景是一大片留白为湖水,不画水纹,没有茅亭,也没有人迹,具有空寂、荒寒的味道。大面积的阔水是倪瓒心境的体现,近景萧疏挺拔的枯树是倪瓒人格的描绘,这种萧疏极简的构图正是倪瓒主观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外在表现。
(《渔庄秋霁图》全幅)
题款五言诗正好位于画中留白的右上角,笔力苍劲,行气茂密,起到了连接近、远景的作用,使画面上下贯气、和谐均衡,诗、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
-
匿名2023-09-08 21:00:02这个文章的眼神真是把人带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