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留给炎黄子孙最长久的记忆
近年来,篆刻艺术逐渐走进现实生活中的多个领域,比如将篆刻作品用于茶具、服饰、邮票、广告标识等,就连人民大会堂的茶具上也采用了中国印。中国篆刻像绘画、书法一样丰富和美化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2009年9月30日,中国篆刻成功地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遗产。中国篆刻还多以国礼、印章标识、展览展示、讲座等形式出现在重要的外交国事活动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篆刻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在一方小小的印章内,蕴含着历史、文学、哲学、美学、文字学、训诂学、鉴藏学以及书法和篆刻的技法等于一身,可谓“方寸之中的大千世界” 。今天,复兴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设立“中国篆刻节”已基本具备了良好时机和社会环境;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拓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格局已成为文化领域最紧迫的任务。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角度讲,中国篆刻成为世界级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时良久,目前已经具备了十分优厚的传承和保护条件。
当下,中国篆刻在全国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广,让篆刻走向人民大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全国的篆刻专业人员和篆刻爱好者组织的线上抗疫作品展就有几百个,有效地助力了抗疫。从教育传承的角度讲,目前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写入了“学习篆刻常识”的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篆刻艺术硕士和博士授予点,将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角度而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采用了中国印作为会徽上半部分,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一枚中国印。近年来,中国印作为标识,也频频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全球首发式、金砖五国会议启动仪式等重要国际文化和外交场合上闪亮登场。
因而,期待全国权威学术机构共同发起“中国篆刻节” ,邀约相关专家根据篆刻特色商议确定节日的纪念内容和形式,并联合海外华侨社团、孔子学院的参与;可先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做起,亦可先称之为“中国篆刻日” ——设立“中国篆刻节”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将是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有力措施,是留给炎黄子孙千秋万代岁岁守望的最长久的记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自然的途径,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作为中国人的种子,是丰富和发展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活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