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顶级画家 石涛
石涛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作为明皇室后裔的石涛生逢乱世,落魄不得志那是难免的。
石涛是安徽人,年轻时住在宣城,曾经也有过混仕途的想法,当年康熙南寻的时候石涛两次面见皇上,甚至石涛还画过赞颂皇上恩德的作品《海晏河清图》,但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石涛并不甘心,虽已是人到中年,他还想寻找机会,于是北上京城当了几年北漂。
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混迹于达官贵人之中,但无人提携终究还是无望,在京城的日子混得就像乞丐,心灰意冷的石涛决定回南方,可是船到山东遭遇大风,船翻了,所有的书籍、诗稿、画卷荡然无存,所幸老命还在。
一些古书中描写石涛是个爱谄媚的人,作为一个前朝的皇室后裔内心应该是骄傲的,可是现实又让他不得不低头,于是内心就满是郁闷和纠结,这也就是为什么石涛的画会让人感觉孤寂而怪异的原因吧。
无论东西方艺术,进入高层级阶段,都是以表意为主。中国画尤其如此。
石涛的绘画,是典型的表意绘画。虽然他自己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草稿也仅是草稿而已,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还是以自己的精神意识表现为主。故而“遗貌取神”,达到“不似之似似之”是石涛绘画的总体思想。石涛的绘画,恣肆奔放,一洗当时画坛绮糜复古的风气。这是他内心渴望打破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因此后来的张大千虽是临摹石涛的专家,却画不出石涛内心世界里的东西。
说石涛的绘画孤独怪异是不准确的。如果要真正读懂石涛的绘画,必须知道石涛的身世。石涛本姓朱,字若极是明靖江赞仪的十世孙。明亡清兴,作为失去家国的明王室后裔,石涛的内心痛楚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因此他与另一明王室后裔朱耷一道都选择了出家为僧。但是出家为僧 可以让肉体隐藏,精神的痛楚,却无法抚慰。于是他们共同选择了以绘画来抒泄排解。
僧人和常人,只是一个生活在庙里,一个生活在家里。出了家并不代表你什么都能看得穿,放得下。现实生活的窘迫让石涛常常产生依附清廷的想法。但是骨子里的气节,又时常在斥责他大逆不道。他的禅学修养,不可能解决得了明王朝的覆灭,历经人间坎坷的他种种复杂的思想问题。石涛的一生一直生活在这个矛盾体里面。因此你了解他的身世,便能明白他绘画里表现出的孤傲和峻拔,完全是他心境的反映。这同八大山人画鸟常以青白眼对人的思想同出一辙。
石涛晚年用一首诗总结了他一身心事:“五十年来大梦春,野心一片白云因,今生老秃原非我,前世衰阳却是自。大涤草堂聊尔尔,苦瓜和尚泪津津,犹嫌未遂逃名早,笔墨牵人说假真”。因此石涛的绘画是心画,读懂了他的画,你便走进了石涛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