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不写丑书进不了书协是真的啊?
美与丑是相对而言,说“丑书”,就要聊聊几个有趣的话题。
谁能定义书法美丑,书法艺术到底体现在哪里。
美丑在理解上的精准度问题。丑书提出的缘由。今人丑与古人丑能否并为一谈。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所导致的问题。网上长篇大论让人烦,我们就短小精悍的摆摆看,丑与美这件事的是是非非。
一 美丑之事谁能来定义最早的汉字是用来记录的,仓颉从自然中取来灵感,把物的形态含义演变成符号,最终变成文字。
当文人用毛笔开始书写心意,软笔多变的特质,让文字终于靠近了艺术。
而个人情感赋予在文字的灵魂上,我们今人就可以通过墨迹,去追寻古人的足迹,领略其神采飞扬的样子。
这就是书法,能够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
所以,书法艺术是文人开创的道,法来于自然,它所赋予的艺术美是具有文人特质的。同理,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也是按文人的喜好来定义的。
在书法艺术里,可以下审美定义的,只能是具有文人智慧、性格、情操、态度、风骨、属性的文化人,而非其他。
也就是说,所有对文化艺术涉入不深的,对文人道一知半解的,他们的对书法审美是没有代表性的。
二 古代文人定义的书法艺术说美丑,要先知道古人对于书法艺术,做了怎么样的定义和理解。
中国古代智者在战国时期,提出阴阳哲学。文人又将此哲学理论慢慢吸收演变,微妙地应用到书法艺术中来的。
东汉蔡邕,就留下了著名的书法理论《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即书法源自于自然,自然形成,阴阳就出现了;阴阳的存在,跟随的出现了强弱盛衰之势。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阴阳理论,在书法艺术历史中,一直占有着最重要的位置,是书法艺术基本的理论构成要素。
在书法艺术中需要辩证的观念,而背离阴阳哲学和自然属性,去评价书法美丑,都是不科学的。
所以书法艺术,它不仅仅要体现源于自然的美,还要体现阴阳哲学上的智慧。
没有自然属性的美感,就是背离了书法的起源;而没有阴阳智慧的体现,也就失去了其最大的艺术价值。
三 古代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真正的艺术美感是什么理解书法作品中蕴含的美感,我们首先必须要有精准解读艺术的能力。
古代文人,已经把优秀的书法艺术代代相承的保护下来,是大浪淘沙之后的,最精华的文明传承。这些璀璨夺目的书法艺术,代表着中国文明和艺术的巅峰。
我们不仅要继承书法文字,也要能够理解里面的智慧,还要根据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精准解读。
所以古代书法到底美在哪里,这是一个学习书法首先要读懂的问题。
我们学习碑篆,读散氏盘,可以看到古人的天真童趣,即玲珑又质朴,这是古拙之美。我们学二王,其随心所欲的控笔,变幻莫测的表现手法,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变化之美。我们学习赵孟頫的含蓄内敛优雅,同样也学其下笔如神出其不意,这是气质之美。我们学习颜体柳体,堂堂正正刚正不阿,力擎万钧,这是力量之美。我们学习宋四家,笔画姿态万千,各具特色,这是取意之美。书法的美,不是单一的美,它包罗万象,是无造作无粗俗无软媚的,是属于天地万物的自然之美。
所以,自然气息浓郁的书法作品,才让人能够感知其美感;同理,自然属性浓郁的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能力,才是最准确和强悍的。
书法艺术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艺术。它排斥的是机械属性,人工属性,金钱属性,平庸属性。也意味着张扬跋扈的江湖书体,刻板呆滞的美术体,软弱无力的媚俗体,人工造作的制造体都是登不上艺术的大雅之堂。
孙过庭云:“古质而今妍”。书法艺术审美的追求,是重视内在质的表现,而非外在妍的体现。
同时它也是,对一个人在本质上的要求,是智慧、质朴、力量、雅致、脱俗的,合乎自然道法的天人合一。
四 明清“丑书”的由来与真正的丑俗明朝傅山首次提出“宁丑毋媚”的观点,此观点提出是有一定的因由,并非是我们今天意义上所说的“丑书”。
“四宁四毋”书论见于傅山《霜红完集•作字示儿孙》,原文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是指元代赵孟頫到明代董其昌这段时期书坛出现的复古潮流。这股复古潮流导致了书风流于软美一途,所写的书法,大都缺乏刚健的笔力而浮滑轻弱,竭力摹仿前人书法优美的姿态,而圆滑致俗。
特别是比傅山略早的董其昌,他提出了“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是与他直接针锋相对的,表现了与这股复古潮流完全不同的审美观。
“宁拙毋巧”,意思是说宁可字写得笨拙一些,而不去追求精细纤巧。这个“拙”是质朴老辣,如他所言,“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之意。“宁丑毋媚”,意思是写的字宁可看起来显得粗野不工,而不表现庸俗柔媚之态。这个“丑”是乱头粗服、古朴壮美,是“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不工者,工之极也”之意。而“媚”是柔软甜熟的妖美、俗美。“宁支离毋轻滑”,即是宁可显得参差不齐,也不坠入轻佻浮滑一途。“支离”是指不整齐、错落有致之意。“宁直率毋安排”,是主张宁可信笔直书,而不去造作修饰。“直率”即是自然天趣,不卖弄技巧,不露人工斧凿之痕。“四宁四毋”书论,对纠正在复古尚态的书风中出现的巧、媚、轻滑、安排的弊病。
所以,傅山所说的的“丑书”,其实本质上是去浮华留本真之意,是相对于精致小巧字体而言,是对另一种粗狂大气审美的形容。而其本人的字,取意远山连绵,大气磅礴云卷云舒,非常壮观,并非“丑书”。
他观点中的丑,是指过度雕琢的油滑感,软媚无力的世俗化,刻意安排的工匠气。
五 今人“丑书”的诞生与因由近现代历史中,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让中国文化经历了数次浩劫。西方文明乘胜追击,在我们文化继承最薄弱的时候渗透了进来,并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各个领域。
其中素描构图设计空间等等理念,也对书法艺术领域有了很大影响。很多书法学者,开始一系列的创新尝试,其中就有“丑书”。
丑书,与其说是书法,不如说是艺术体验,或者说是对空间构成,进行探知的行为艺术。
它用书法文字去做了艺术载体,虽然遵守了阴阳理论,但却背离了书法艺术中的自然属性,所以说这不是书法而是艺术构成表现。
这类实践是,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产物。把这样的艺术表现,放在书法艺术领域中,我认为是不严谨的。它体现了空间,设计,结构等等,准确来说应该放在现代艺术领域,而非书法。
对于继承传统文化比较丰厚的书法家,还能看出一些书法功力的影子,他们是在创新和尝试;
更多的是随波逐流想成名逐利之辈,他们以其似是而非的理解能力,就完全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和背叛。
所以“丑书”的诞生,有文化继承断代的原因,也有政治影响的历史原因,也有人为操纵的市场原因。我们也需要辩证的去看,创新能否成功,时间会说明一切的。
六 文化自信让“丑书”不再有发育的土壤今天我们所说的“丑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丑俗书体,它肢解文字取意烂俗,已经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大众对书法气息的判断。
今人“丑书”被大肆批判,一是因为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大力扶持宣扬,让群众开始有了文化自信不再迷信西方;
二也是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行审美的回归,对现代书法中体现的张扬喧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等等审美的反感。
大多数人,开始在思想上重新解读东方智慧,对于西方艺术开始审视地去追求,固守本心而取长补短。排斥“丑书”,这是思想智慧的回归,是对书法艺术尝试过后的总结。
所以,今人“丑书”代表了书法艺术中的一个阶段,也是现代一些人对艺术追求的创新,同时也意味着了更多人,对于书法艺术本质追求的回归。
对于“丑”书,我们应该辩证解读,而非武断定义。对于所谓的工整“美”书,也应该辩证分析,是美仙还是丑俗也很难说。
猫型钢丝球原创
有种说法,叫做不写丑书进不了书协,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首先,进入到书协水平的“丑书”并非真正的丑书,因为其人其书已经老辣到了一定的水平,其真草隶篆的水平已经具备,其创作的作品是综合实力的展现,如果你字不识得、形无认可,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而非冠以“丑书”而斥之,我常常被这些“丑书”的艺术性所感动,去欣赏其中的线条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真的比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作品“味道好极了”。奉上一句话:我看别人都是菩萨,只有我自己才是凡夫俗子。
-
匿名2023-09-07 02:40:02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