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画院的主要社会评价
以传承创新为本 为国风楚韵放歌
文/贾德江
湖北国画院成立于2012年10月,是由湖北省文联主管的省级专业画院。政府开设画院,是当代中国艺术体制中的一大特点。回望历史,当代画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和持续不断,尤其离不开新中国建立之初敬爱的周总理为提倡中国绘画的传承而兴办画院的远见卓识。湖北国画院的成立,更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号召下,实现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有力举措,旨在搭建一个研究、创作、推动中国画发展的平台,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作品占领艺术高地,为飞速发展的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湖北国画院在成立之始,即已发扬光大中国画传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并引导精神文化健康发展为己任,以改革开放的襟怀吸取古代画院和新中国画院的经验加以发展,并在集思广益中逐渐完善办院的基本思路。这基本思路据我了解大致包括如下数点:
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借经济实力向发展中国家渗透的情势,坚定不移地贯彻“传承”方向和“创新”方针,旗帜鲜明地弘扬民族文化,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宗旨,深入发掘、研究、继承优良传统与努力探索、创新相结合,以实现创作上时代性、民族性与个性的统一为追求。
二是针对市场经济大潮席卷神州绘画作为特殊商品开始流通的情况,以清醒的头脑保持精神产品的质量与品位。提倡“国风”,极力打造代表国家形象的精品,弘扬“楚韵”,狠抓具有地域特色的力作。提倡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时风,坚持深研传统,立足贴近生活,认顷早真写生,广泛采风,以踏实深入的作风直溯艺术的源头活水。
三是本着“抓人才、促精品”的原则,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中国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由此,画院对省内外分散的画家进行了整合,实行了体制内与体制外并存的用人制度,不受年龄的限制,不受地域的限制,尽可能地把那些卓有成就的画家团结在画院周围,摆脱“文人相轻”的旧习,培植“文人相亲”的美德; 既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自由,又重视砥砺切磋,共同奋进。
四是顺应开放搞活的形势,开门办院,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省内外交流,推进创作,同时积极开展海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把研究传统与探讨创型者新结合起来,把团结画家与提高画家结合起来,把繁荣创作与培养新人结合起来,把师造化与师古人结合起来,把写生与临摹结合起来,把写意的精神与写实的因素结合起来,把个人探索与集体探求结合起来,极大地推进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的复兴。目前,湖北国画院已拥有一支精锐有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已成为弘扬民族绘画、中兴楚文化传统、锐意推陈出新的中坚力量,显示了朝气蓬勃、潜力无限的发展态势。
这次画院举办的作品展是建院以来的第一次画展,汇聚了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家的200多件作品。这是一次整体亮相,也是一次交流; 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检阅; 是为了研究,也是为了促进。从院展作品中可以看出,陆续进入画院的新锐,在努力变法图新中多已形成卜乎薯鲜明的个人风格。诸如陈迪和开创了独领风骚的“方笔山水”,阔笔纵横、精深逸宕; 李乃蔚以唯美的工笔女性人物享誉画坛,素朴典雅、精严要妙; 邓朝金突破了传统山水旧有程式,格高气正、宏博清超; 张健在出新道路上迈开稳健的步履,峥嵘奇崛、雄强浑朴; 梁岩以水墨肖像独占鳌头,笔苍墨润、形神毕现;涂同源融南北山水于一体,繁茂葱茏、浑厚华滋; 吕绍福追求清逸淡远一格,扑朔迷离、风神自显; 胡学武集诸家之法于一身,丰厚润泽、真力弥漫; 黄少牧取新安画派之长,写山真骨、苍雄深秀;叶利平以枯笔焦墨取胜,真情内蕴、吞吐大荒; 谭崇正以实验性水墨糅进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犹如心泉自然流淌,淋漓恣肆、水墨交响; 王振杰广蓄千山英华,饱纳万壑灵气,积健为雄、朴拙沉厚; 郑瑰玺以大景花鸟名世,笔精墨妙、生机勃勃; 李洋则子承父业,着力于女性人物的细腻刻画,清新雅丽、楚楚动人……可称众美并陈,各擅胜场。他们的作品,虽然描绘对象不同,表现手法有别,风格迥异,但从总体来看,却显示出某些引人注目的共同特色。这一共同特色就是集艺术性、学术性、探索性于一体,以崭新的面貌和超强的创作实力而彰显“楚文化”魅力。
自古以来,楚文化即秉天地之灵和,人文之荟萃,钟灵毓秀,奇绝一方,但随后便融会了秦晋文化的雄强、中原文化的拙厚、吴越文化的秀丽、巴蜀文化的浪漫,创造出代表时代最高点的楚文化。湖北国画院的画家们大多能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地发扬了这一传统,有体有用地整合各种资源,大多以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语言为基础,在向纵深开发的同时,辅之以水墨写实的造型功力,补充以西方现代艺术处理形色与平面的手段,改变了一味追求西式写实或西式抽象的囫囵吞枣,又巧妙地融合西画之长,因而在个性发挥时,具有了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院展是当代中国画领域一次高水平的实力展示,它将为湖北国画院带来非同寻常的影响。
不可否认,湖北国画院是湖北省推行文化体制改革而创办的一个新型画院,在当代社会中的处境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它的机遇存在于我们对其文化位置和性质的深刻理解之中,存在于国家文化战略的推广之中。年轻的湖北国画院的首届作品展已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活力及大为拓展的眼界,正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造意识经由立足本源、回归传统、感悟生活、超越自然、创立品牌、突出地方特色而大步稳健地走向艺术的现代化里程。毫无疑问, 这一团队对于湖北建立当代美术强省的形象,弘扬和光大具有民族气派的楚文化审美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它标志着湖北省中国画创作和研究进入了一个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3月8日于北京 湖北国画院首届作品展在湖北省美术馆隆重开幕,获得多位全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专家表示“荆楚画派”有望填补中国画中“楚韵”的缺憾,成为中国画坛的“新秀”。
在湖北国画院首届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国画学会副会长孙克表示,近年来湖北国画界的力量逐渐强大,拥有一批沉潜的、有艺术信念的画家。随着国画逐渐走上主流的道路,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湖北画家有望弥补长安画派、浙派、金陵画派等画派中的历史缝隙,在全国打响“荆楚画派”品牌。
湖北国画院于2012年10月成立,这所年轻的画院秉承“文人相亲”的理念,现已聚集了全省60多位优秀国画家。该院的首届作品展共展出50位画院画家的187件作品,是湖北传统笔墨画风的一次集中展示。
这些作品个人风格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包括大气磅礴的方笔山水,清逸淡远的淡墨山水,生机勃勃的大景花鸟和清新雅丽的工笔人物等,大多为画家们新近创作而成,受到许多参观者的喜爱和好评。
“湖北人有一种热烈的追求崇高理想,不惜牺牲,虽九死犹未悔的浪漫主义精神,这应该是最宝贵的,也是楚韵的核心。”著名美术理论家王镛说,楚文化精神是“爱国情怀、民生关切、铁血意志、浪漫色彩”的集中体现。
他建议,传承“荆楚画派”既要传承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和写意精神,也要传承楚文化的传统精神。湖北画派应从屈骚浪漫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发挥想象力,将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渗透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中。
《美术》杂志美术评论家尚辉说:看了湖北国画院这个展览,刷新了我对湖北美术界的认识,就是它对于传统的敬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构成了一种联系。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的改变。湖北国画院能涌现出这么多画家,我所熟悉的在新时期以来在湖北美术界形成的变革的潮流和今天在展览中所呈现的画家是有区别的,某种意义上讲湖北美术界的中国画界也在进行艺术的反思,这种艺术反思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传统的重新认知,由这种重新认知中来理解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如果是这样一个结论的话,我觉得这个画院的成立和这个展览的举办就不仅仅是我们湖北的问题,可能更多的隐喻了整个中国美术界。
湖北国画院院长陈迪和说,湖北国画院立足传统,发展创新,始终把“楚韵”作为湖北省中国画艺术发展的立足之本,力争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国风楚韵”占领艺术高地。 大型国画长卷《遗爱十二景》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遗爱湖公园文化元素重要工程之一,为“湖北画家画湖北”大型中国画采风创作活动开篇之作,由湖北国画院26位画家历时9个多月集体创作完成。
该画卷采用中国传统青绿园林山水画表现手法,由十二段连缀而成,每段以“遗爱湖公园”一景为中心。十二段表现了12个各具特色的景点,独立成章,合为长卷。全长66米,纵1.2米,气势恢弘,场景壮观,以艺术的方法再现了遗爱湖秀美的自然风景。
-
匿名2023-10-30 16:40:01让人更好地理解了观点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