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冰《蒲塘秋艳图》赏析
时间:2022-07-25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蒲塘秋艳图》,纸本设色,126.4×56.4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左上方有题跋云:“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史恽冰。”下钤白文“恽冰”及朱文“清于”。题跋左侧有朱文“养拙道人珍玩”、朱文“少大私印”两方鉴藏印。
恽冰,字清于,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是清初六大家恽寿平的侄玄孙女。恽寿平上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画法,在师古人和师造化中,形成了自成一派,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其后人受其教育、影响,多能够继承他的画法。在家族浓厚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恽家的女眷中出了很多画家,恽冰就是其中最得恽寿平没骨技法神韵,且流传绘画作品最多的一位。恽冰曾于恽南田花卉轴上题跋云:“此幅乃先人手泽,冰垂髫时,在瓯香馆亲侍挥毫。数十年来宝藏,以为粉本……”可知恽冰自幼就侍奉恽寿平作画,耳濡目染,得其真传,并常以南田的画作作为粉本,临摹学习。从本幅上恽冰的自题“抚南田公本”,可知这幅《蒲塘秋艳图》亦是仿南田笔意。
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的一角,几枝荷花在绿荷的环绕中袅娜地生长。画面正中,一枝荷花正欣欣地绽放着,柔嫩卷曲的花瓣娇艳欲滴。在它背后,另一枝荷花含苞吐萼,一瓣微张的花瓣俏皮地展示着它即将要舒展盛放的姿态。在这两枝荷花的左下方,一枝含苞未放的荷花被翠绿的莲叶遮蔽保护着,它笔直的荷梗却展示出它茁壮生长的力量感。三种形态的荷花被作者自然而巧妙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连同一旁的莲蓬一起,向观者展示出荷花四个生命阶段的不同的美感。将视线转向画面下方,可以发现画家并未用水纹来直接描绘池塘,然而,漂浮游动的浮萍和水草,以及逐渐隐去的荷杆却暗示出了池水的位置,让人更觉池水清凉澄澈。
该画使用没骨画法。没骨画法区别于勾勒填色的画法,不勾勒外框,只用颜色点染。作者熟练运用没骨技法,对物像外形的把控也十分准确——叶、荷花、浮萍、莲蓬点染得当,颜色晕染的深浅变化又恰如其分地敷在形的转折变化上,使得所描绘的物像形态生动饱满,有凹凸之感;对荷杆的描绘亦十分灵动精彩——几枝荷杆排列交错,形态各异,以颜色的深浅变化作出位置前后的区分,巧妙地避免了重复排列的感觉。虽然没有刻意勾勒荷杆的外轮廓线,但作者在晕染时通过对水分的控制,使荷杆外圈颜色自然地和中间部分形成色差,使荷杆无“骨”却有骨,袅娜而有韧性。整幅画构思精巧、技法纯熟,是恽冰传世花鸟画中的一件佳作。
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的一角,几枝荷花在绿荷的环绕中袅娜地生长。画面正中,一枝荷花正欣欣地绽放着,柔嫩卷曲的花瓣娇艳欲滴。在它背后,另一枝荷花含苞吐萼,一瓣微张的花瓣俏皮地展示着它即将要舒展盛放的姿态。在这两枝荷花的左下方,一枝含苞未放的荷花被翠绿的莲叶遮蔽保护着,它笔直的荷梗却展示出它茁壮生长的力量感。三种形态的荷花被作者自然而巧妙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连同一旁的莲蓬一起,向观者展示出荷花四个生命阶段的不同的美感。将视线转向画面下方,可以发现画家并未用水纹来直接描绘池塘,然而,漂浮游动的浮萍和水草,以及逐渐隐去的荷杆却暗示出了池水的位置,让人更觉池水清凉澄澈。
该画使用没骨画法。没骨画法区别于勾勒填色的画法,不勾勒外框,只用颜色点染。作者熟练运用没骨技法,对物像外形的把控也十分准确——叶、荷花、浮萍、莲蓬点染得当,颜色晕染的深浅变化又恰如其分地敷在形的转折变化上,使得所描绘的物像形态生动饱满,有凹凸之感;对荷杆的描绘亦十分灵动精彩——几枝荷杆排列交错,形态各异,以颜色的深浅变化作出位置前后的区分,巧妙地避免了重复排列的感觉。虽然没有刻意勾勒荷杆的外轮廓线,但作者在晕染时通过对水分的控制,使荷杆外圈颜色自然地和中间部分形成色差,使荷杆无“骨”却有骨,袅娜而有韧性。整幅画构思精巧、技法纯熟,是恽冰传世花鸟画中的一件佳作。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