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仁杰的介绍
谢仁杰的介绍
谢仁杰,号茂峰,1947年10月人,1947年10月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李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宴扰滚,浙江省美术家晌余协会会员,嘉兴市政协书画会会长。
介绍山西的名人的作文
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为山西陆汪造就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时又影响着山西乃至全国的命运。在中国文明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现的各种优秀人物,若群星璀璨。
传说中的人或神,经常听人们说起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伏羲、后裔、被誉为“蚕祖”之称的嫘祖,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张果老这些神奇美妙的故事都发生在山西。
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发仿肢生在山西晋城市中村乡的水东村的浮山上,人们把女娲乘坐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将伏羲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山西高平长治两县的交界有“神农岭”、“白谷山”等有关炎帝的造迹,愚公移山的太行山位于山西。说起吕洞宾各位首先想到的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要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姓苟名杳,她父母双亡,吕洞宾家境很好,便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并让他专心读书,日后好图个一官半职,有位客人了解到苟杳的家世,又见他谈吐文雅有道,举止端庄有礼,有心将自己的妹妹家给他,而苟杳早就慕这家姑娘 的芳蓉了,于是就让吕洞宾作媒,当吕洞宾将此事告给苟杳时,他非常乐意,这是吕洞宾给苟杳提出一个条件“贤弟成亲,必得先让我与与新娘同住三日”苟杳顿时噎的说不出话来,若不答应有怕娶不上娇妻,只好硬者头皮应承了。以便心里骂自己无能,怨恨吕洞宾缺德。
娶亲那天,吕洞宾把一切操办好,就大模大样进洞房去了,苟杳只能躲在一边唉声叹气,新娘端坐床边,头顶红沙,一等听不见动静,二等没点响声,三等屋里和没人一样,当新娘几次撩开沙偷瞧,都只见新郎背向而坐读书,一连三夜都如此,又不知是何原因,只把个新娘气的连连落泪,苟杳第四天进了洞房就忙向新娘赔礼,新娘哭诉着:“你三日不同我同床,只顾灯下读书,三日没见你一面,更没听你说一句言语,今日你赔的是啥礼?不如早休了我!”苟杳听了,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吕洞宾如此用心,我错怪哥哥了,当时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新娘,两人感谢吕洞宾以此法来极力苟杳读书上进的良苦用心,后来苟杳发奋备悉世读书,几年后终于功成名就,去他乡做了官。
转眼几年过去了,天灾人祸竟使一向阔绰的吕洞宾捉襟见肘,他对妻子说:“我找苟杳,过些日子就回来,苟杳绝不会忘恩负义的。”
待吕洞宾找到苟杳,苟杳十分吃惊,见吕洞宾消瘦潦倒的样子,几乎不敢相认,苟杳天天招待吕洞宾,一个月过去了,不提相助之事,吕洞宾见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就不辞而别,自个儿往家里去了。
等吕洞宾返回家里,不见房子了,向人打听,别人和见了鬼一样,躲着他,弄的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他探明家已盖了新房,走进家门,却见妻小正守着一个棺材嚎啕大哭,吕呼唤娘子,娘子愣怔了半天才说:“真是你呀,快吓死我了”。原来棺材是头天抬来的,来人说吕洞宾在苟杳那里病死了,并说病重时在够苟杳那儿一时回不来,是吕让他们盖的新房,洞宾听此事后越发坠到五里云雾了,打开棺材见金银珠宝熠熠夺目,上面有一纸条说:“又送银两又盖房,苟杳好心不负郎,你叫我妻守空床,我让你妻哭断肠。”看后,吕苦笑不得,打这起“杳吕洞宾,不使好人心。”就传开了。
在中国帝王中,山西出现的帝王数不胜数,如:唐叔虞是山西太原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是山西曲沃人,汉代时期的刘渊是忻州人,后赵时石勒是榆社人,以及北魏时孝文帝,文成帝,北齐高洋高欢,后晋的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北汉主刘崇后唐李存勖,大唐盛世异彩纷呈,一代女皇武则天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今天的文水南徐村,十四岁入宫,远离母亲,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实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入宫后立为才人,赐号“媚娘”, 有一次,唐太宗问:“有一匹烈马,谁能驯服?”武则天走出来,认真地说:“只给我三样东西便可,鞭之不行锤击之,锤之不行给我以刀,”这番话从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口中说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做太宗的才人11年,没有得以升迁,唐太宗临终前将她安排到感业寺当尼姑,早在作太宗后宫的时候,武则天和李治就暗地里来往,她早就把自己托付给这位比自己小四岁的太子身上,太宗逝世两周年之日,李治去感业寺进香,与思念的媚娘在禅房相会,高宗劝她耐心等待,一定安排她重进宫,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次机遇非常重要,因为加上11年,的才人生活,她有13年未能得志了,她必须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境况。
武则天第2次入宫,深得高宗的宠爱,她为高宗生下了皇子和公主,再加上她善于笼络人心,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武则天的目标是皇后宝座,武则天第2个孩子是女儿,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也不禁前去看了看,逗弄了一番,知道皇帝就要来,皇后走了之后,武则天见机下狠心掐死了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的盖上被子,像没事似的,不一会儿,皇上来了,武则天仍作欢笑,可掀开被一看,孩子已经死了,她真忍不住了,失声大哭,皇帝询问情况,左右宫女说:“刚才黄后来国”,高宗不假思索断言:“皇后杀吾女”,于是将皇后废了,改立武则天为后。
武则天就这样登上皇后的宝座,手段似乎有些残忍,可是对于风云突变的宫廷生活来说,要么为鱼肉,要么在政治斗争的风浪中侵覆。恰巧高宗身体不好,常头晕脑疼,因此就让武则天坐在帘内听政,随时给高宗出主意,武则天的威势和高宗不相上下,当时并称“二圣”,后来高总觉得皇帝当的没滋味,后索性借口头疼,干脆不上朝了,把朝政都交给武则天处理,她接受了唐高宗的嘱托,制定了平定边疆的方略,朝廷的军队神武强大。
对于中国的封建文化来说,女人只不过是男性社会的点缀和陪衬,而女人政治更是为传统文化所难容,武则天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实现了中国女皇零的突破。
在唐高宗去世二个月后,武则天派人杀了太子李贤,废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居于别殿,不许参与政事,并平定扬州叛乱。武则天毕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公元690年重阳节,67岁的圣母神皇武则天;正式登基,建立大周朝,她从媚娘才人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到皇帝,走上了权力的顶峰。
和着中国历史“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的轮回脚步,多少帝王踏着山西这块土地登上了西安、洛阳、北京的皇帝宝座,山西这个天下“第一军事要地”成为皇朝更替兴衰的角逐场,伴随着中国周期性的改朝换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山西正处在中原古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战争频繁,烽火连绵,这也注定了山西武将纷勇,名将辈出,黄土文化的熏陶,朔北大风的锤炼,尚武民俗的影响,铸就了山西武将忠义智勇,如:十一刺客之一的豫让,赵国大将廉颇,汉代的卫青、霍去病、秦朝大将军王剪、霍光、三国时关羽,以及李牧、张辽、隋唐的尉迟恭 金国耶律金耶律光、新绛时薛仁贵、北宋的杨业、汾阳狄青,南宋王彦。同时也出现了宰相狄仁杰,蔺相如、唐时裴度徐继畲,陈廷敬,介子推、于成龙 杨深秀。
汉朝第一将卫青,祖籍河东平阳出身微贱,少年时曾给人家牧羊,长大后做了汉武帝大姐平阳公主家的骑奴,有人给他相面,说他命好,将来有封侯的福相,后开因卫青战绩辉煌果真被封为侯,然而,与其说卫青命好,还不如说卫青敢于拚命,她一生曾七次出战匈奴,卫青本姓郑,随了母姓,他的三姐卫子夫是平阳侯家的歌妓,一次,汉武帝到平阳公主家发现卫子夫美丽非凡,变为之倾倒。卫子夫很快进宫,深的皇上宠爱,后封为皇后。
由于卫子夫贵为皇后,卫青进宫做了侍中,汉武帝原只是为讨好位皇后,却不料为汉王朝招来一员顶天立地的大将。这时,汉武帝正在实施它反击匈奴的伟大战略,卫青的出现,加快了他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卫青接连奉命出征均大获全胜,汉王朝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卫青凯旋还朝,公卿以下皆到马前拜迎,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的功劳,将他五个儿子,全封为侯,他却辞谢说“宫本是将士之功,应该封赏他们。”
自古英雄出少年,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霍去病血气方刚,刚满20岁的她率骑兵万人出陇西,入胡地历经五年,打过焉之山直插祁连山下。后来,卫青做了汉武帝的姐夫,当年主人的仆人一跃成为主人的丈夫,自从出了卫青霍去病汉王朝再也不用被迫将自己的血亲骨肉送到荒漠去讨好匈奴了 ,今天,每当我们十分自豪地谈起大汉民族时,可曾想到,我们的自豪是从卫青霍去病那里开始的。
千古一将关羽“头枕洛阳,身卧湖北当阳,魂归故山西,”,这位河东解州的千古名将,年轻时就急公好义,因杀死侮辱民女的当地恶霸而亡命天涯,从而“桃园三结义”与刘备、张飞杰一起事,关羽生前只被封为汉寿亭侯,仅是一个乡镇级待遇赐封,死后的名声鹊起,朝代每更替一次,关羽就官升一级直至清代登峰造极山西老百姓赋予关公万能之神,皇帝拜他,因为他是顶天立地之神,皇家拜他可江山稳固,社稷千秋。公员拜他,只要关公一点头,保你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儿越做越大,商人拜他,关公挂印封金,不取不义之财,又神威无比,不仅可以剪除不义之徒,保证平安发财,武士拜他,因为关公是“华夏第一奇勇”“威震天下”不仅是武人之楷模,又可以使你武艺超群,战无不胜,文人拜他,因为关公是圣人,识文知书,又深知耕读艰辛,且宽厚仁慈,大义参天,不枉埋天才,保你得官得财,农家拜他,因为关公是神,又是天上的龙,能兴云布雨,且又有人间经历,知道农家诸事,体谅农家疾苦,一求则灵。现在人际关系日渐复杂,难以 预料的因素也日趋增多,现代人对此深感恐惧焦虑,急需寻找一种稳定的力量来安慰动荡不定的心境,而关公是当前民俗信仰的综合象征,正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在泰国法庭开庭之前,全体人员要起立向关公宣誓,表示对关公忠诚,之后方可开始有关程序。据美国新闻媒介透漏,里根夫人南希为丈夫竞选,曾专程赶到旧金山向关公像乞灵,求其神力保佑丈夫竞选成功,在拥有2040万人的台湾 ,关公信徒达800万人,关帝庙达3000多座,而真正的关帝庙在山西运城解州市全国最大的一座关帝庙,号称武庙之冠。
中国老百姓的守护神尉迟恭是如何当门神?据传说,由于李世民在争夺江山的过程中杀了不少人,做了皇帝以后,经常在梦中见到恶鬼相斗,往往惊得大叫而起,为此非常害怕,有一次,他把这事告大臣们。尉迟恭便与秦琼身穿戒装夜晚守卫宫门,说来也怪,自二人也守宫门之后,太宗果然不再做恶梦,但谁能保证以后不做恶梦呢?太宗便命画工画了二人肖像,悬于宫门两旁,肖像怒目圆睁,仪容威武,从此邪崇全消,太宗夜夜安然入睡,二人从此便成为门神。
其实,百姓之所以在中国两千年间产生的成千上万武将中,将他两位作为自己的守护神,自有他们利益考虑,所谓门神,主要职责是驱鬼避邪 ,保障满门平安,对他要求很高,既要有一夫当门,万夫难入之功,又要坦坦荡荡,一身正气,忠心耿耿。不为财色所迷,非一般武将所能及,如此说来他俩可谓当之无愧。
历来为将者有的忠,有的勇,有的刚,有的烈,有的兼而有之,而若论一个奇子,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属第一人,薛仁贵领命率大军直奔云洲,并向敌人报上姓名,敌兵舰是猛将薛仁贵立即下马相拜,然后下令撤兵,竟吓退20万突厥大军,如若不是《新唐书》中如实记载人们还以为是传奇故事。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提到的便是杨业,敌兵一见“杨”字大旗吓得心惊胆战,常常不战自退,杨业的战斗事迹在当时连山野村夫三岁顽童都能熟知,守雁门关八年期间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 。今天代县城内鼓楼上悬有正面题为“威震三关”背面有“声闻四达”的巨匾,便是人们为纪念杨业功勋而流传至今的珍贵遗迹。
唐代大臣狄仁杰,年轻时,做过小官,后升任唐中央最高法官,他为官秉正,在作河南汝南刺史时,勇敢地救活了将被处死的两千多人,这些人后来改为流放边境地区,狄仁杰在宁州做过刺史,受到人们拥戴,给他立有“德政碑” 。那批流放者路过宁州时,宁州人民出来慰问,并把他们带到德政碑下招待了三天,他们彼此并不相识,是由狄仁杰善政把他们联系起来了,武则天做女皇的第二年,狄仁杰被任为宰相,公元698年,突厥入侵今河北中部武则天立即发兵四十五万,命太子挂元帅衔,狄仁杰为副帅,负实际责任入侵军听说出动大军,以狄仁杰为统帅未经对阵向北逃退,武则天晚年最信重狄仁杰,在宫廷宴会上武则天亲手举杯赐仁杰,在大殿相见时,武则天总叫仁杰不要跪拜,他老而又病,多次告老还乡都未批准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痛苦出声,废朝三日,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陈廷敬是晋城市阳城人,历任翰林院蔗吉士,内阁学士,左都刺史,户部吏部侍郎,尚书以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高官,他一生以清廉正直闻名,认为“上官廉则吏自不敢为贪”他提出督抚保荐的州、府、县官一定先要查清此人是否在乡间盘削百姓。所以贪官污吏对他望而生畏,陈廷敬的功绩是受康熙皇帝之命和另一位官员张玉书共同主持完成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生于闻喜县仪章村的杨深秀是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六君字”之一,光绪24年四月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证书”百日维新期间,他为维新派陈宝抗疏剖白,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杨深秀在逮捕列内而大义凌然,不逃避而被囚入狱,同年以“大逆不道’”之罪 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年49岁,同难者有谭嗣同等共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中国是诗的国度,作为人生的探索,中国诗能把人引到西洋读者所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世界。诗情画意普三晋:山西的文人墨客教育家有::子夏、卫子夫、王炜、王之涣、王昌龄、王通、王绩、王翰、薛道衡、白居易、温庭韵、柳宗元、司马光、米芾、关汉卿、郑光祖、白朴、乔极、傅山、罗贯中、赵树理、元好问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李商隐给白居易做墓志铭,称他为“太白宫”白居易出身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作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其中最重要的两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声”引起当代诗人重视,同时展现出一个伟大的名字白居易。
其实百家是个大家族,相传,他们的老祖先曾为秦朝的江山立过汗马功劳,秦始皇缅其功勋,追封子孙与山西太原家族内还有人做过太远太守,算起来到白居易这代香火延续700年,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瓮》“可怜身上衣正草,心忧炭贱愿天寒”暗示了对社会的抗议,作为一位对中国诗歌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3800多首诗歌,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创导的新乐府运动,更是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喻理深刻,光彩照人的《长恨歌》,写一代风流倜傥的唐明皇,把人们感兴趣的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民间传说,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充实渲染,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叙事诗歌典范:“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为中国诗歌留下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还有盛名为传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时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像是”,成为载入音乐史册难得的佳作。“别有忧愁暗恨生,此生无声胜有声“。借琵琶女流落江湖的凄惨遭遇,抒自身失意官场之忿懑不平 。据《日本国见在》记载,唐朝诗人对日本的影响,以白居易畏罪。,<长恨歌》《琵琶行》在唐代时的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此外,白居易的诗歌还多被改为吸曲。《长恨歌》演变为《梧桐雨》,《长生殿》,而《琵琶行》又化作《青衫目》,白居易的《忆江南》让人忆起他为官,利民一方的业绩,在杭州人刺史时,手下用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箱准备带走,白居易看见后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好治理西湖用。”白居易要走了,杭州百姓心里好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久候西湖边来送别,他离开杭州后,那里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 他在西湖边上修的堤,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白公堤”,以此来纪念这位关心民众疾苦的诗人。书画大师董寿平,原名董揆,1904年2月17日生在洪洞县杜戌村的一个诗书世家,高祖、祖父、父亲都是以诗、书、画见长的学者名流。董氏家族广集历代名家字画,曾多达10万余卷,在北京天安门、人们大会堂、毛主席纪念馆及许多宾馆饭店和重要场所都有他的大幅画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常以他的字画作为国礼赠与外国元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苍松图》,宽6米,高4米,2人捧墨,如此巨幅,他竟不需起稿,而挥洒自如,苍松挺拔,枝繁叶秀,难得佳作,一挥而就,这就是90岁高龄,60在画坛当今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著名国画家、书法家、鉴赏家——董寿平先生和他的书画风采,“董梅”“寿平竹”特别是他画的黄山风格独具,作品气势雄伟,引人入胜,自1979年以来,董寿平先生已9次东渡日本举办画展,1989年在晋祠博物馆建成”董寿平博物馆”。
祖籍山西永济的唐代文坛巨匠,人称“柳河东”的柳宗元,对华夏文学凝聚了一次高峰性的构建,奔涌的黄河,陶冶了情怀抱负;厚重的黄土地,铸造了文化人格,他的文章有《封建论》,《捕蛇者说》则抑郁忧愤,寄淤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厚同情。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是山西夏县,他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在他出生时,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她取名“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各位都知道,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编著了长达394卷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生于明末清初的傅山先生,是一位充满了奇妙色彩的人物。论渊博这位傅山可谓书画、诗歌、医道、拳术、文论样样精通,造诣高深在同时代人中极为罕见。梁启超先生曾评价说:“傅山的学问,黄河以北无人可以象鼻”。而前人对傅山描述更以“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学,学不如人“是画龙点睛最为形象。
虽说:“字不如诗”,傅山书法精品,却是一字千金,尽管诗不如画,傅山的绘画也极富个性,胸中自由浩荡之思,腕下乃发奇逸之趣。作为明代移民他用绘画表现悲愤不平的心境,以荒林、险滩、怪石衬以夜色、月光抒发了用文字难以表述的胸襟,使文人画以全新的生机出现在中国画坛。其代表作品如《崛涠红叶》、《阳泉四景》等,纵使医不如学作为一代名医傅山,却以精湛的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驰名医学界,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虽说学不如人傅山却在哲学以极高的学术成就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彦元等人齐名,被推为“清初六大宗师”
惊涛拍岸的罗贯中,太原清徐人,所著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奇书,其中前三部的作家竟都是山西人,他的作品涉及了三个《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它可以称得上是“乱世文学专家”,传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之一段时,还有一段故事,马谡失街亭。,司马懿率领大军杀奔西城而来,这时城内只有文臣十几个,老弱兵卒两千多,诸葛亮自知不敌,决定弃城而走,写到这里,他觉得这样写不出孔明的足智多谋,但一时又没有好主意,偏巧罗贯中一举小山村,出了一件新闻村里请来戏班子要连唱十几天大戏,村民王大胆一家老少都是戏迷,晚上个个都要去看戏,谁都不愿留下开看家,王大胆急中生智,突发奇想叫老婆把大门敞开,堂屋里亮起红烛,小偷就以为屋里有人不敢偷东西,全家人乐得欢天喜地都去看戏了,头一晚村里凡是所了们的人家都被偷了,唯独王大胆家敞开门没有事,他自以为这是一高妙计,第二天照计行事,小偷虽觉得疑惑,但到底没赶进去,第三夜,小偷反生一念,在其门口大喊:“失火了快救火呀”连叫几声,无人反应,于是便放胆进门,将衣服财务席卷一空,王大胆一家看完戏后,在回家途中见有人背包袱离去,忍不住得意地对老婆说:说不定是小偷,今晚又不知哪家失窃了呢!等他们回到家一看,才真正的傻了眼,顿时呼天喊地,以后再也不敢离人了,罗贯中听到此事,初觉得好笑,可后来一想,司马懿必不敢进城,我就能赢得时间调兵,岂不两全其美?后来罗贯中果然写成了“诸葛亮治腿司马义”之一章节,而把空城计写得如此精彩,也许正是受了这个故事启发呢。
清康熙年间曾遍过一部《全唐诗》堪称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所记载的唐朝2300 多位诗人,其中有明有形有籍贯可以考证的758位唐代诗人,仅山西籍的就有82位,48900首诗中仅白居易的诗就达2000多首,唐代的山西真正称得上是“诗晋”。
山西河津人王通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学者,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祖父,史书上称他为“名儒”,他自幼喜好读书,学习精神十分刻苦后学有成就,因怀才不遇,便返回家乡河东教学生,当时,慕名来他门下求教的弟子多之千人,唐朝初年的名将良相房玄龄,魏征、李绩等人,都是王通的门生,他的学说,当时流传很广,名气很大,为此,后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三字经》把王通与孔子、劳资等人齐名,一些古书上还说,正是因为王通给魏征,房玄龄等唐朝初年的著名将相们亲自讲学论道,才终于造就了李唐王朝如日后将近三百年繁荣昌盛的基础大业。
王通市各有骨气的人,早年,退归家乡后几番谢绝隋文帝和隋炀帝的招请,就是不肯出来做官,到了唐朝,仍坚持只搞文学而不问仕途,有一年,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龄等人去花园赏花观景,忽然,有一只大鸟,翅如车轮,羽毛鲜丽,见人不怕,悠悠然飞落在一小花枝上,唐太宗见此情景,忙问左右:“大鸟飞来有何大意”身边的将相们面面相看,没有一人能答得上来,事后,房玄龄给山西家乡的王通写了一封信,向老师求教,王通回信说:“此鸟见人不怕,象征太平,乃是吉祥的征兆〉”。房玄龄向太宗汇报后,太宗觉得这种解释很有道理,就问房玄龄你怎么知道的?房玄龄如实作答:“是我的老师指教的”,于是太宗很想见这位有学问的先生,然而,当房玄龄把皇上圣旨传给王通时,他却死活不去见太宗。如今,在河津境内和通化村附近,仍可以找到一些与王通家族有关的文物遗迹,“通化”这个村名,就是以王通的名字命名的,传说,王通寺后,曾有一伙盗贼扒王通的墓,行窃之后,为了掩盖他们的丑迹。便四处谣言“王通墓中一无所有,连尸带宝全都华为神奇升了天”,人们信以为真,便纷纷传言“王通化了,升了天了”,以后,作为一种自豪和骄傲,这个村也就被改名“通化”。
诗人王绩使王通的胞弟,参与过《隋书》撰写,开创了大唐诗歌的健康风气 ,中国历史上最大因部丛书《四库全书》,浓浓的给他书了一笔“意境高估。气格遒健”,出唐诗坛,王绩几乎成了唯一享此殊誉赞颂诗人。
被誉”初唐四杰“之冠和“少年才子”的山西河津人王勃,是隋末唐初名儒王通的孙子,诗人王绩的侄孙,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家乡度过的。启迪于祖辈大师的传承脉系,小小年纪已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多岁那年,他当众作了一篇震惊华夏,传之不朽的《滕王阁序》,当中最有名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市的赣江市边,于岳阳楼、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说起滕王阁还有一段故事,滕王阁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应为南昌都督时所建,后来,阎伯屿当了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9月9日阎都督在阁中大摆席,款待全城达官显贵和文豪才子,为的是让其逞露女婿吴子章的才学。因此当天晚上,这位都督已让其女婿写好一篇《滕王阁序》,默记在心,准备第二天早上拿到宴席上即席挥笔一鸣惊人。
当时,王勃恰好南下探亲路过此地受到邀请之后,连夜坐船到南昌,参加了阎都督的盛宴,席上救过三巡后,阎都督加以客套几番,便请求来宾即席作文,当场命题《滕王阁序》,众人心之诱因,于是辞推不作,唯有王勃才高气盛,毫不客气,当场作诗,独独一看嘴上不好说,心里格外恼火,按下命令手下监视他,每写一句回报给他一句,头几句,听后都督说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顿时惊叹不已,转怒为喜,拍案称奇“妙句真是天才”于是王勃的名声大振,《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颂。
山西这片黄土地上,冒出过一群姓王的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剧场连绵,成为唐代诗坛一个有趣现象,边塞派诗人王昌龄写的《边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为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寓意悠远,耐人寻味,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位诗人,某天,踏着薄雪到旗亭饮酒赋诗,三人约定,谁的石碑歌女选唱得多谁就是赢家。现有两位个女唱,结果都是王昌龄和高适的,他们得意地在旗亭壁上分别写下一道,待到第三位歌女,仍然唱的是王昌龄的绝句,他高兴得又在璧上划了一道,这时候,王之涣有点着急了,刚才唱的都是下里巴的曲调,阳春白雪的内容他们怎么敢碰呢?说到这儿,指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等到他唱时如果不是我的诗,这辈子我再也不与你们二为争高下了,可他要唱到我的诗,那么,对不起,你们二位可得跪倒我床前,老老实实白我为师.”说的三人哈哈大笑,等轮到那位最漂亮的歌女时,他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后王之涣将在二位诗人所划得道上用圈圈起来了,证明他是最棒的。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
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为山西造就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时又影响着山西乃至全国的枯伍命运。在中国文明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现的各种优秀人物,若群星璀璨。
传说中的人或神,经常听人们说起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伏羲、后裔、被誉为“蚕祖”之称的嫘祖,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张果老这些神奇美妙的故事都发生在山西。
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发生在山西晋城市中村乡的水东村的浮山上,人们把女娲乘坐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将伏羲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山西高平长治两县的交界有“神农岭”、“白谷山”等有关炎帝的造迹,愚公移山的太行山位于山西。说起吕洞宾各位首先想到的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要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姓苟名杳,她父母双亡,吕洞宾家境很好,便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并让他专心读书,日后好图个一官半职,有位客人了解到苟杳的家世,又见他谈吐文雅有道,举止端庄有礼,有心将自己的妹妹家给他,而苟杳早就慕这家姑娘 的芳蓉了,于是就让吕洞宾作媒,当吕弯孙洞宾将此事告给苟杳时,他非常乐意,这是吕洞宾给苟杳提出一个条件“贤弟成亲,必得先让我与与新娘同住三日”苟杳顿时噎的说不出话来,若不答应有怕娶不上娇妻,只好硬者头皮应承了。以便心里骂自己无能,怨恨吕洞宾缺德。
娶亲那天,吕洞宾把一切操办好,就大模大样进洞房去了,苟杳只能躲在一边唉声叹气,新娘端坐床边,头顶红沙,一等听不见动静,二等没点响声,三等屋里和没人一样,当新娘几次撩开沙偷瞧,都只见新郎背向而坐读书,一连三夜都如此,又不知是何原因,只把个新娘气的连连落泪,苟杳第四天进了洞房就忙向新娘赔礼,新娘哭诉着:“你三日不同我同床,埋败链只顾灯下读书,三日没见你一面,更没听你说一句言语,今日你赔的是啥礼?不如早休了我!”苟杳听了,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吕洞宾如此用心,我错怪哥哥了,当时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新娘,两人感谢吕洞宾以此法来极力苟杳读书上进的良苦用心,后来苟杳发奋读书,几年后终于功成名就,去他乡做了官。
转眼几年过去了,天灾人祸竟使一向阔绰的吕洞宾捉襟见肘,他对妻子说:“我找苟杳,过些日子就回来,苟杳绝不会忘恩负义的。”
待吕洞宾找到苟杳,苟杳十分吃惊,见吕洞宾消瘦潦倒的样子,几乎不敢相认,苟杳天天招待吕洞宾,一个月过去了,不提相助之事,吕洞宾见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就不辞而别,自个儿往家里去了。
等吕洞宾返回家里,不见房子了,向人打听,别人和见了鬼一样,躲着他,弄的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他探明家已盖了新房,走进家门,却见妻小正守着一个棺材嚎啕大哭,吕呼唤娘子,娘子愣怔了半天才说:“真是你呀,快吓死我了”。原来棺材是头天抬来的,来人说吕洞宾在苟杳那里病死了,并说病重时在够苟杳那儿一时回不来,是吕让他们盖的新房,洞宾听此事后越发坠到五里云雾了,打开棺材见金银珠宝熠熠夺目,上面有一纸条说:“又送银两又盖房,苟杳好心不负郎,你叫我妻守空床,我让你妻哭断肠。”看后,吕苦笑不得,打这起“杳吕洞宾,不使好人心。”就传开了。
在中国帝王中,山西出现的帝王数不胜数,如:唐叔虞是山西太原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是山西曲沃人,汉代时期的刘渊是忻州人,后赵时石勒是榆社人,以及北魏时孝文帝,文成帝,北齐高洋高欢,后晋的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北汉主刘崇后唐李存勖,大唐盛世异彩纷呈,一代女皇武则天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今天的文水南徐村,十四岁入宫,远离母亲,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实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入宫后立为才人,赐号“媚娘”, 有一次,唐太宗问:“有一匹烈马,谁能驯服?”武则天走出来,认真地说:“只给我三样东西便可,鞭之不行锤击之,锤之不行给我以刀,”这番话从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口中说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做太宗的才人11年,没有得以升迁,唐太宗临终前将她安排到感业寺当尼姑,早在作太宗后宫的时候,武则天和李治就暗地里来往,她早就把自己托付给这位比自己小四岁的太子身上,太宗逝世两周年之日,李治去感业寺进香,与思念的媚娘在禅房相会,高宗劝她耐心等待,一定安排她重进宫,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次机遇非常重要,因为加上11年,的才人生活,她有13年未能得志了,她必须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境况。
武则天第2次入宫,深得高宗的宠爱,她为高宗生下了皇子和公主,再加上她善于笼络人心,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武则天的目标是皇后宝座,武则天第2个孩子是女儿,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也不禁前去看了看,逗弄了一番,知道皇帝就要来,皇后走了之后,武则天见机下狠心掐死了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的盖上被子,像没事似的,不一会儿,皇上来了,武则天仍作欢笑,可掀开被一看,孩子已经死了,她真忍不住了,失声大哭,皇帝询问情况,左右宫女说:“刚才黄后来国”,高宗不假思索断言:“皇后杀吾女”,于是将皇后废了,改立武则天为后。
武则天就这样登上皇后的宝座,手段似乎有些残忍,可是对于风云突变的宫廷生活来说,要么为鱼肉,要么在政治斗争的风浪中侵覆。恰巧高宗身体不好,常头晕脑疼,因此就让武则天坐在帘内听政,随时给高宗出主意,武则天的威势和高宗不相上下,当时并称“二圣”,后来高总觉得皇帝当的没滋味,后索性借口头疼,干脆不上朝了,把朝政都交给武则天处理,她接受了唐高宗的嘱托,制定了平定边疆的方略,朝廷的军队神武强大。
对于中国的封建文化来说,女人只不过是男性社会的点缀和陪衬,而女人政治更是为传统文化所难容,武则天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实现了中国女皇零的突破。
在唐高宗去世二个月后,武则天派人杀了太子李贤,废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居于别殿,不许参与政事,并平定扬州叛乱。武则天毕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公元690年重阳节,67岁的圣母神皇武则天;正式登基,建立大周朝,她从媚娘才人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到皇帝,走上了权力的顶峰。
和着中国历史“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的轮回脚步,多少帝王踏着山西这块土地登上了西安、洛阳、北京的皇帝宝座,山西这个天下“第一军事要地”成为皇朝更替兴衰的角逐场,伴随着中国周期性的改朝换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山西正处在中原古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战争频繁,烽火连绵,这也注定了山西武将纷勇,名将辈出,黄土文化的熏陶,朔北大风的锤炼,尚武民俗的影响,铸就了山西武将忠义智勇,如:十一刺客之一的豫让,赵国大将廉颇,汉代的卫青、霍去病、秦朝大将军王剪、霍光、三国时关羽,以及李牧、张辽、隋唐的尉迟恭 金国耶律金耶律光、新绛时薛仁贵、北宋的杨业、汾阳狄青,南宋王彦。同时也出现了宰相狄仁杰,蔺相如、唐时裴度徐继畲,陈廷敬,介子推、于成龙 杨深秀。
汉朝第一将卫青,祖籍河东平阳出身微贱,少年时曾给人家牧羊,长大后做了汉武帝大姐平阳公主家的骑奴,有人给他相面,说他命好,将来有封侯的福相,后开因卫青战绩辉煌果真被封为侯,然而,与其说卫青命好,还不如说卫青敢于拚命,她一生曾七次出战匈奴,卫青本姓郑,随了母姓,他的三姐卫子夫是平阳侯家的歌妓,一次,汉武帝到平阳公主家发现卫子夫美丽非凡,变为之倾倒。卫子夫很快进宫,深的皇上宠爱,后封为皇后。
由于卫子夫贵为皇后,卫青进宫做了侍中,汉武帝原只是为讨好位皇后,却不料为汉王朝招来一员顶天立地的大将。这时,汉武帝正在实施它反击匈奴的伟大战略,卫青的出现,加快了他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卫青接连奉命出征均大获全胜,汉王朝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卫青凯旋还朝,公卿以下皆到马前拜迎,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的功劳,将他五个儿子,全封为侯,他却辞谢说“宫本是将士之功,应该封赏他们。”
自古英雄出少年,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霍去病血气方刚,刚满20岁的她率骑兵万人出陇西,入胡地历经五年,打过焉之山直插祁连山下。后来,卫青做了汉武帝的姐夫,当年主人的仆人一跃成为主人的丈夫,自从出了卫青霍去病汉王朝再也不用被迫将自己的血亲骨肉送到荒漠去讨好匈奴了 ,今天,每当我们十分自豪地谈起大汉民族时,可曾想到,我们的自豪是从卫青霍去病那里开始的。
千古一将关羽“头枕洛阳,身卧湖北当阳,魂归故山西,”,这位河东解州的千古名将,年轻时就急公好义,因杀死侮辱民女的当地恶霸而亡命天涯,从而“桃园三结义”与刘备、张飞杰一起事,关羽生前只被封为汉寿亭侯,仅是一个乡镇级待遇赐封,死后的名声鹊起,朝代每更替一次,关羽就官升一级直至清代登峰造极山西老百姓赋予关公万能之神,皇帝拜他,因为他是顶天立地之神,皇家拜他可江山稳固,社稷千秋。公员拜他,只要关公一点头,保你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儿越做越大,商人拜他,关公挂印封金,不取不义之财,又神威无比,不仅可以剪除不义之徒,保证平安发财,武士拜他,因为关公是“华夏第一奇勇”“威震天下”不仅是武人之楷模,又可以使你武艺超群,战无不胜,文人拜他,因为关公是圣人,识文知书,又深知耕读艰辛,且宽厚仁慈,大义参天,不枉埋天才,保你得官得财,农家拜他,因为关公是神,又是天上的龙,能兴云布雨,且又有人间经历,知道农家诸事,体谅农家疾苦,一求则灵。现在人际关系日渐复杂,难以 预料的因素也日趋增多,现代人对此深感恐惧焦虑,急需寻找一种稳定的力量来安慰动荡不定的心境,而关公是当前民俗信仰的综合象征,正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在泰国法庭开庭之前,全体人员要起立向关公宣誓,表示对关公忠诚,之后方可开始有关程序。据美国新闻媒介透漏,里根夫人南希为丈夫竞选,曾专程赶到旧金山向关公像乞灵,求其神力保佑丈夫竞选成功,在拥有2040万人的台湾 ,关公信徒达800万人,关帝庙达3000多座,而真正的关帝庙在山西运城解州市全国最大的一座关帝庙,号称武庙之冠。
中国老百姓的守护神尉迟恭是如何当门神?据传说,由于李世民在争夺江山的过程中杀了不少人,做了皇帝以后,经常在梦中见到恶鬼相斗,往往惊得大叫而起,为此非常害怕,有一次,他把这事告大臣们。尉迟恭便与秦琼身穿戒装夜晚守卫宫门,说来也怪,自二人也守宫门之后,太宗果然不再做恶梦,但谁能保证以后不做恶梦呢?太宗便命画工画了二人肖像,悬于宫门两旁,肖像怒目圆睁,仪容威武,从此邪崇全消,太宗夜夜安然入睡,二人从此便成为门神。
其实,百姓之所以在中国两千年间产生的成千上万武将中,将他两位作为自己的守护神,自有他们利益考虑,所谓门神,主要职责是驱鬼避邪 ,保障满门平安,对他要求很高,既要有一夫当门,万夫难入之功,又要坦坦荡荡,一身正气,忠心耿耿。不为财色所迷,非一般武将所能及,如此说来他俩可谓当之无愧。
历来为将者有的忠,有的勇,有的刚,有的烈,有的兼而有之,而若论一个奇子,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属第一人,薛仁贵领命率大军直奔云洲,并向敌人报上姓名,敌兵舰是猛将薛仁贵立即下马相拜,然后下令撤兵,竟吓退20万突厥大军,如若不是《新唐书》中如实记载人们还以为是传奇故事。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提到的便是杨业,敌兵一见“杨”字大旗吓得心惊胆战,常常不战自退,杨业的战斗事迹在当时连山野村夫三岁顽童都能熟知,守雁门关八年期间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 。今天代县城内鼓楼上悬有正面题为“威震三关”背面有“声闻四达”的巨匾,便是人们为纪念杨业功勋而流传至今的珍贵遗迹。
唐代大臣狄仁杰,年轻时,做过小官,后升任唐中央最高法官,他为官秉正,在作河南汝南刺史时,勇敢地救活了将被处死的两千多人,这些人后来改为流放边境地区,狄仁杰在宁州做过刺史,受到人们拥戴,给他立有“德政碑” 。那批流放者路过宁州时,宁州人民出来慰问,并把他们带到德政碑下招待了三天,他们彼此并不相识,是由狄仁杰善政把他们联系起来了,武则天做女皇的第二年,狄仁杰被任为宰相,公元698年,突厥入侵今河北中部武则天立即发兵四十五万,命太子挂元帅衔,狄仁杰为副帅,负实际责任入侵军听说出动大军,以狄仁杰为统帅未经对阵向北逃退,武则天晚年最信重狄仁杰,在宫廷宴会上武则天亲手举杯赐仁杰,在大殿相见时,武则天总叫仁杰不要跪拜,他老而又病,多次告老还乡都未批准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痛苦出声,废朝三日,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陈廷敬是晋城市阳城人,历任翰林院蔗吉士,内阁学士,左都刺史,户部吏部侍郎,尚书以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高官,他一生以清廉正直闻名,认为“上官廉则吏自不敢为贪”他提出督抚保荐的州、府、县官一定先要查清此人是否在乡间盘削百姓。所以贪官污吏对他望而生畏,陈廷敬的功绩是受康熙皇帝之命和另一位官员张玉书共同主持完成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生于闻喜县仪章村的杨深秀是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六君字”之一,光绪24年四月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证书”百日维新期间,他为维新派陈宝抗疏剖白,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杨深秀在逮捕列内而大义凌然,不逃避而被囚入狱,同年以“大逆不道’”之罪 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年49岁,同难者有谭嗣同等共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中国是诗的国度,作为人生的探索,中国诗能把人引到西洋读者所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世界。诗情画意普三晋:山西的文人墨客教育家有::子夏、卫子夫、王炜、王之涣、王昌龄、王通、王绩、王翰、薛道衡、白居易、温庭韵、柳宗元、司马光、米芾、关汉卿、郑光祖、白朴、乔极、傅山、罗贯中、赵树理、元好问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李商隐给白居易做墓志铭,称他为“太白宫”白居易出身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作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其中最重要的两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声”引起当代诗人重视,同时展现出一个伟大的名字白居易。
其实百家是个大家族,相传,他们的老祖先曾为秦朝的江山立过汗马功劳,秦始皇缅其功勋,追封子孙与山西太原家族内还有人做过太远太守,算起来到白居易这代香火延续700年,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瓮》“可怜身上衣正草,心忧炭贱愿天寒”暗示了对社会的抗议,作为一位对中国诗歌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3800多首诗歌,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创导的新乐府运动,更是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喻理深刻,光彩照人的《长恨歌》,写一代风流倜傥的唐明皇,把人们感兴趣的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民间传说,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充实渲染,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叙事诗歌典范:“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为中国诗歌留下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还有盛名为传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时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像是”,成为载入音乐史册难得的佳作。“别有忧愁暗恨生,此生无声胜有声“。借琵琶女流落江湖的凄惨遭遇,抒自身失意官场之忿懑不平 。据《日本国见在》记载,唐朝诗人对日本的影响,以白居易畏罪。,<长恨歌》《琵琶行》在唐代时的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此外,白居易的诗歌还多被改为吸曲。《长恨歌》演变为《梧桐雨》,《长生殿》,而《琵琶行》又化作《青衫目》,白居易的《忆江南》让人忆起他为官,利民一方的业绩,在杭州人刺史时,手下用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箱准备带走,白居易看见后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好治理西湖用。”白居易要走了,杭州百姓心里好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久候西湖边来送别,他离开杭州后,那里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 他在西湖边上修的堤,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白公堤”,以此来纪念这位关心民众疾苦的诗人。书画大师董寿平,原名董揆,1904年2月17日生在洪洞县杜戌村的一个诗书世家,高祖、祖父、父亲都是以诗、书、画见长的学者名流。董氏家族广集历代名家字画,曾多达10万余卷,在北京天安门、人们大会堂、毛主席纪念馆及许多宾馆饭店和重要场所都有他的大幅画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常以他的字画作为国礼赠与外国元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苍松图》,宽6米,高4米,2人捧墨,如此巨幅,他竟不需起稿,而挥洒自如,苍松挺拔,枝繁叶秀,难得佳作,一挥而就,这就是90岁高龄,60在画坛当今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著名国画家、书法家、鉴赏家——董寿平先生和他的书画风采,“董梅”“寿平竹”特别是他画的黄山风格独具,作品气势雄伟,引人入胜,自1979年以来,董寿平先生已9次东渡日本举办画展,1989年在晋祠博物馆建成”董寿平博物馆”。
祖籍山西永济的唐代文坛巨匠,人称“柳河东”的柳宗元,对华夏文学凝聚了一次高峰性的构建,奔涌的黄河,陶冶了情怀抱负;厚重的黄土地,铸造了文化人格,他的文章有《封建论》,《捕蛇者说》则抑郁忧愤,寄淤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厚同情。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是山西夏县,他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在他出生时,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她取名“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各位都知道,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编著了长达394卷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生于明末清初的傅山先生,是一位充满了奇妙色彩的人物。论渊博这位傅山可谓书画、诗歌、医道、拳术、文论样样精通,造诣高深在同时代人中极为罕见。梁启超先生曾评价说:“傅山的学问,黄河以北无人可以象鼻”。而前人对傅山描述更以“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学,学不如人“是画龙点睛最为形象。
虽说:“字不如诗”,傅山书法精品,却是一字千金,尽管诗不如画,傅山的绘画也极富个性,胸中自由浩荡之思,腕下乃发奇逸之趣。作为明代移民他用绘画表现悲愤不平的心境,以荒林、险滩、怪石衬以夜色、月光抒发了用文字难以表述的胸襟,使文人画以全新的生机出现在中国画坛。其代表作品如《崛涠红叶》、《阳泉四景》等,纵使医不如学作为一代名医傅山,却以精湛的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驰名医学界,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虽说学不如人傅山却在哲学以极高的学术成就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彦元等人齐名,被推为“清初六大宗师”
惊涛拍岸的罗贯中,太原清徐人,所著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奇书,其中前三部的作家竟都是山西人,他的作品涉及了三个《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它可以称得上是“乱世文学专家”,传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之一段时,还有一段故事,马谡失街亭。,司马懿率领大军杀奔西城而来,这时城内只有文臣十几个,老弱兵卒两千多,诸葛亮自知不敌,决定弃城而走,写到这里,他觉得这样写不出孔明的足智多谋,但一时又没有好主意,偏巧罗贯中一举小山村,出了一件新闻村里请来戏班子要连唱十几天大戏,村民王大胆一家老少都是戏迷,晚上个个都要去看戏,谁都不愿留下开看家,王大胆急中生智,突发奇想叫老婆把大门敞开,堂屋里亮起红烛,小偷就以为屋里有人不敢偷东西,全家人乐得欢天喜地都去看戏了,头一晚村里凡是所了们的人家都被偷了,唯独王大胆家敞开门没有事,他自以为这是一高妙计,第二天照计行事,小偷虽觉得疑惑,但到底没赶进去,第三夜,小偷反生一念,在其门口大喊:“失火了快救火呀”连叫几声,无人反应,于是便放胆进门,将衣服财务席卷一空,王大胆一家看完戏后,在回家途中见有人背包袱离去,忍不住得意地对老婆说:说不定是小偷,今晚又不知哪家失窃了呢!等他们回到家一看,才真正的傻了眼,顿时呼天喊地,以后再也不敢离人了,罗贯中听到此事,初觉得好笑,可后来一想,司马懿必不敢进城,我就能赢得时间调兵,岂不两全其美?后来罗贯中果然写成了“诸葛亮治腿司马义”之一章节,而把空城计写得如此精彩,也许正是受了这个故事启发呢。
清康熙年间曾遍过一部《全唐诗》堪称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所记载的唐朝2300 多位诗人,其中有明有形有籍贯可以考证的758位唐代诗人,仅山西籍的就有82位,48900首诗中仅白居易的诗就达2000多首,唐代的山西真正称得上是“诗晋”。
山西河津人王通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学者,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祖父,史书上称他为“名儒”,他自幼喜好读书,学习精神十分刻苦后学有成就,因怀才不遇,便返回家乡河东教学生,当时,慕名来他门下求教的弟子多之千人,唐朝初年的名将良相房玄龄,魏征、李绩等人,都是王通的门生,他的学说,当时流传很广,名气很大,为此,后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三字经》把王通与孔子、劳资等人齐名,一些古书上还说,正是因为王通给魏征,房玄龄等唐朝初年的著名将相们亲自讲学论道,才终于造就了李唐王朝如日后将近三百年繁荣昌盛的基础大业。
王通市各有骨气的人,早年,退归家乡后几番谢绝隋文帝和隋炀帝的招请,就是不肯出来做官,到了唐朝,仍坚持只搞文学而不问仕途,有一年,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龄等人去花园赏花观景,忽然,有一只大鸟,翅如车轮,羽毛鲜丽,见人不怕,悠悠然飞落在一小花枝上,唐太宗见此情景,忙问左右:“大鸟飞来有何大意”身边的将相们面面相看,没有一人能答得上来,事后,房玄龄给山西家乡的王通写了一封信,向老师求教,王通回信说:“此鸟见人不怕,象征太平,乃是吉祥的征兆〉”。房玄龄向太宗汇报后,太宗觉得这种解释很有道理,就问房玄龄你怎么知道的?房玄龄如实作答:“是我的老师指教的”,于是太宗很想见这位有学问的先生,然而,当房玄龄把皇上圣旨传给王通时,他却死活不去见太宗。如今,在河津境内和通化村附近,仍可以找到一些与王通家族有关的文物遗迹,“通化”这个村名,就是以王通的名字命名的,传说,王通寺后,曾有一伙盗贼扒王通的墓,行窃之后,为了掩盖他们的丑迹。便四处谣言“王通墓中一无所有,连尸带宝全都华为神奇升了天”,人们信以为真,便纷纷传言“王通化了,升了天了”,以后,作为一种自豪和骄傲,这个村也就被改名“通化”。
诗人王绩使王通的胞弟,参与过《隋书》撰写,开创了大唐诗歌的健康风气 ,中国历史上最大因部丛书《四库全书》,浓浓的给他书了一笔“意境高估。气格遒健”,出唐诗坛,王绩几乎成了唯一享此殊誉赞颂诗人。
被誉”初唐四杰“之冠和“少年才子”的山西河津人王勃,是隋末唐初名儒王通的孙子,诗人王绩的侄孙,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家乡度过的。启迪于祖辈大师的传承脉系,小小年纪已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多岁那年,他当众作了一篇震惊华夏,传之不朽的《滕王阁序》,当中最有名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市的赣江市边,于岳阳楼、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说起滕王阁还有一段故事,滕王阁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应为南昌都督时所建,后来,阎伯屿当了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9月9日阎都督在阁中大摆席,款待全城达官显贵和文豪才子,为的是让其逞露女婿吴子章的才学。因此当天晚上,这位都督已让其女婿写好一篇《滕王阁序》,默记在心,准备第二天早上拿到宴席上即席挥笔一鸣惊人。
当时,王勃恰好南下探亲路过此地受到邀请之后,连夜坐船到南昌,参加了阎都督的盛宴,席上救过三巡后,阎都督加以客套几番,便请求来宾即席作文,当场命题《滕王阁序》,众人心之诱因,于是辞推不作,唯有王勃才高气盛,毫不客气,当场作诗,独独一看嘴上不好说,心里格外恼火,按下命令手下监视他,每写一句回报给他一句,头几句,听后都督说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顿时惊叹不已,转怒为喜,拍案称奇“妙句真是天才”于是王勃的名声大振,《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颂。
山西这片黄土地上,冒出过一群姓王的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剧场连绵,成为唐代诗坛一个有趣现象,边塞派诗人王昌龄写的《边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为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寓意悠远,耐人寻味,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位诗人,某天,踏着薄雪到旗亭饮酒赋诗,三人约定,谁的石碑歌女选唱得多谁就是赢家。现有两位个女唱,结果都是王昌龄和高适的,他们得意地在旗亭壁上分别写下一道,待到第三位歌女,仍然唱的是王昌龄的绝句,他高兴得又在璧上划了一道,这时候,王之涣有点着急了,刚才唱的都是下里巴的曲调,阳春白雪的内容他们怎么敢碰呢?说到这儿,指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等到他唱时如果不是我的诗,这辈子我再也不与你们二为争高下了可他要唱到我的诗,那么,对不起,你们二位可得跪倒我床前,老老实实白我为师.”说的三人哈哈大笑,等轮到那位最漂亮的歌女时,他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的家乡在山西,有许多名人。
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槐或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铅唤伍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链竖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
检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颂闭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基散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野锋裂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名人有很多,呵呵,自己写不就行了么,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