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琴
时间:2022-09-0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1.唐/九霄环佩
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
琴背池上阴刻篆书九霄环佩是为琴名.
此琴长112.5厘米.音质苍古,为唐琴中佼佼者.
原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沈迈士先生旧藏.后转让吴金祥先生处藏,早年流失海外.
2.唐/独幽
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
琴长120.5厘米,肩宽20厘米.层宽14厘米.
琴尾有李静题款.
此琴于明末清初为王船山所用.后民国时由已故湖南琴家李静收藏.
3.唐/太古遗音
琴长122厘米.额宽22厘米.尾宽14厘米.
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
池下刻篆书清和卯.
曾由己故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
4.明/奔雷
奔雷琴 长127.6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5.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奔雷”,两侧刻有藏者题款:“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无意欣相遇,宿愿多年始得酬”。“久经风鹤不堪嗟,一抚奔雷兴倍赊。三十年来成伴侣,怡情养性不离他”。曾由天津琴家宋兆芙珍藏。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古琴,原称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于19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五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传说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