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艺术  >  艺术分类  >

各大高等院校、美院地址 以及国画系老师姓名 联系方式 职务

时间:2022-12-3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各大高等院校、美院地址 以及国画系老师姓名 联系方式 职务

只有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地址:

杭州市南山路218号310002

中国画系

师资概况

姓名

学历

职称

职务

备注

刘国辉

硕士

教授

博导

吴山明

本科

教授

博导

卓鹤君

硕士

教授

博导

闵学林

硕士

教授

博导

吴宪生

本科

教授

博导

张伟平

硕士

教授

山水工作室主任

硕导

陈向迅

硕士

教授

博导

尉晓榕

博士

教授

系主任

硕导

王赞

博士

教授

硕导

刘文洁

博士

教授

硕导

顾迎庆

在读博士

教授

人物工作室主任

硕导

胡寿荣

博士

教授

硕导

田源

本科

讲师

朱红

博士

讲师

徐默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何加林

博士

教授

系副主任

硕导

张国民

博士

教授

硕导

顾震岩

本科

副教授

硕导

彭小冲

在读博士

讲师

花鸟工作室主任

张捷

在读博士

教授

硕导

郑力

硕士

副教授

硕导

王伟平

在读博士

副教授

卢勇

硕士

教授

硕导

陈磊

在读博士

副教授

林海钟

博士

教授

硕导

韩璐

在读博士

副教授

系副主任、副书记

硕导

盛天晔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罗颖

在读博士

副教授

周青

硕士

讲师

刘海勇

在读博士

讲师

潘文汛

在读博士

讲师

邓先仙

在读博士

助教

这要是给你不是叛国了 鲁美国画系主任 赵宝平 电话不能给你

中国画的构图在瓷器中的运用

(一)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明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上诗配写意画面,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例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写意,兽、鱼、虫其绘画风格与当时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风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康熙青花,五彩山石画法,习惯用“斧劈皴”而雍正时期则逐改用“披麻皴”。《中国陶瓷史》第十章,清代的陶瓷,有关中国画对陶瓷装饰方面的记载:“康熙时期人物画内容,除了习惯‘婴戏图’,‘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等外,戏曲人物故事特别盛行。”例:“西厢记”、“水浒”中故事以及“钱塘梦”等等,在风格上这时期人物因受陈老莲画派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真正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陶瓷装饰者在怎样处理上,大部分由匠人味逐渐变成文人味装饰风格。

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艺坛。如擅人物的王少维、山水程雪笠父子、花鸟程声和、潘陶宇等人,均以清新的国画技法大大影响了当时的传统画风,继起的“珠山八友”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走上了这条路,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光辉。

如绘画神技王奇、落地粉彩王大凡、水点碧桃花的刘雨岑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为了使瓷器上能达到象国画在宣纸上作画晕染的艺术效果,吸收了清代画家恽南田、任颐的没骨花鸟画的技法运用到陶瓷粉彩上,一直到现在。

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运用中国画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像国画一样墨分五色,他将青花料水也分五色,力求水墨韵味。着意研究清代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笔墨。以豪迈沉郁的风格简朴、雄浑的笔墨为花鸟传神,运用到陶瓷青花艺术上,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上别具一格。

以画虎著名的毕渊明,擅长金石、书法、诗词、绘画。年轻时候学习画虎名家四川张善子先生和广东岭南画派的高其峰先生等画家的佳作。在画面构图,运笔、设色、布景等方面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先生的虎即有张先生的画风工整笔力,又有南派画风的神韵。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陆如是以擅长陶瓷装饰设计和国画花鸟享誉瓷艺和画坛的。运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而获盛誉。他创作的新彩“枇杷图挂盘”、“夏熟”是运用中国画技法进行陶瓷装饰,也是先生成功的作品之一。景德镇还有许多美术家如:老一辈画家,历经磨练,底子厚,功力深,艺术造诣较高,作品境界各具特色。胡献雅老先生的苍劲雄健,毕老的巍然雄据,余翰青先生的清丽秀健,马毓桂的苍老朴实,余文襄先生的静穆精深,徐天梅的苍劲深婉,及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画家坚持走“师造化”、“师自然”的道路,刻苦学习,勤奋笔耕,富有朝气,勇于创造。他们的作品既有传统的艺术色彩,又吸收了外来姊妹艺术的养料,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奔放流畅,有的高雅飘逸,有的严谨细腻,有的笔触娴静,有的意态潇洒 ……许多作品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在景德镇为什么如此风行?陶瓷美术工作者如此厚爱?这主要因为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以构图到立意,以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工艺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把国画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因其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多种陶瓷不同器型装饰需要,国画与陶瓷互相渗透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揉和生辉就形成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二)陶瓷装饰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1)运用散点透视的手法构图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构图,这才出现了古代长卷《清明上河图》和现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时敏、姚耕云、卓鹤君等等最近创作的《长江三峡长卷》等等。如果按西洋画运用的焦点透视就没有办法画那么长的画。

在各种陶瓷造型器皿上如不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也就根本没有办法绘制通景山水、人物等。

(2)“计白当黑”

“空白”是中国画形式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方法。中国画强调着眼处白,下笔处黑。虚实关系,“知白守黑”这一国画艺术法则,基本上和陶瓷装饰一致。

(3)“写意传神”

中国画强调“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先生对写意花鸟画经验的总结。“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特之处。特别是景德镇的明代民间青花,像“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廖廖数笔,出神入化。如画人,一个圆圈是头,一撒是发,两点是眼,重笔撇成,倒转人字是舞动的双手,再随着画两条下窄长宽的长线,这便是身躯和脚,这是“婴戏图”中全部用笔,如现代画家关良、高马德等戏剧人物是那样的传神,相比之下,明代民间青花中的人物却更宁静、天真、流畅、秀美,且富于装饰效果。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都可以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两者相互影响、渗透。如“粉彩”中的人物、花鸟画法都与中国画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

剖析一下粉彩装饰方法就可以看到,陶瓷装饰和中国画历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画表现形式主要有工笔重彩、淡彩、工兼写,没骨写意,泼黑等等技法。主要讲究骨法用笔。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一般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意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读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这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国画讲究个“意”字即写意。不单是画法工整和笔法放纵的水墨写意之分,这个意则是中国画神气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形象中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讲求立意和气韵生动作为它们的最高标准。

而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从主题到立意,从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国画有许多相同点,只是由于工艺特点、工具、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

如粉彩用笔一般采用中锋为主,略加侧锋,基本用皴擦法,由于瓷胎质地光滑,不如宣纸吸墨,要擦出的飞白效果而彩取原料的方法来分明暗。粉彩中设色上除无渲染着色外,(但有洗染、接色法)其中打底、罩色、填色等都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设色方法类同。

中国画特别强调线条的作用,国画线描技法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如人物“十八描”等,都是陶瓷装饰上所运用和借鉴的线描技法,无论古彩、粉彩、新彩、青花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这点对陶瓷装饰都至关重要。

例如,古彩,一般以中锋勾线,线条钢劲有力,是古彩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古彩不似粉彩运用设色,洗染手法,只靠单线平涂,全靠线条功力来表现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形象。

线条表现在青花中最大,勾线分水要求青花料线画得凸起来,使分水控制在线条以内。不越过所刻画形象的线条以外。

(三)陶瓷装饰与中国画艺术互相渗透

中国画是画在宣纸上的,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的。所以中国画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只能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种都很精细,誉有“巧夺天工”的赞誉。瓷器上装饰国画多适宜工笔重彩,使画面显得很精美。

中国画艺术在革新,陶瓷装饰在力求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把中国画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不愧为我们伟大的时代陶瓷艺术珍品。

感觉不错,赞哦! (1)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男朋友姓孙。想用字母S U N三个字母组成一句英语短语。 三行诗咩? suddenly you stepped into my life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never stop loving you 二、お疲れ様...
一、彩凤两字的艺术签名字怎么写彩凤 彩凤签乱团拦或悉名哗胡 二、凤代表什么意义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
一、海报字体手绘转换器-有没有手写字体,生成艺术图片的软件 手绘pop字体转换器没有这个转换器....但是CORLDROW有个位图描边功能,可以把你照下来的字或者扫描下来的变成矢量...
推荐阅读
  • 国画、水彩、油画、工笔画、彩绘有什么区别? 2022-06-16
  • 乔尔乔内的画作《沉睡的维纳斯》,是表现女性人体美最有魅力的一幅油画 2022-07-01
  • 艺术家艾轩的人体油画西藏女孩,如何会成为市场的宠儿? 2022-06-13
  • 俄罗斯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2022-06-2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