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品上哪些物品有剪纸艺术?
几乎处处都能用到。
一,器物
二,服装
三,灯饰
四,包装
五,雕塑
六,建筑
就不一一列举了
剪纸艺术兴盛是什么 急~~
民间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剪纸又称为剪花和窗花。剪纸图案多取材于人物、动物、场景、喜庆节令、五谷丰登、民间戏曲、故事等,既美观又富情趣,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剪纸艺术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与中国的造纸术同时出现,至今仍兴盛于中国大江南北。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绚烂的奇葩。亦是收藏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艺术如今盛行在哪
剪纸艺术的发展
汉魏南北朝时,剪刻艺术与民俗古风紧密结合,共同繁荣着百姓的生活;发展至唐代,民间盛行剪纸招魂的习俗;宋代开始,大量民俗事象的涌现又为剪纸艺术创造了条件,像婚丧嫁娶、人日忌辰、纸钱葬幡、华胜发髻等,在这些民俗活动中都存在着剪纸的艺术形式。这些历史因素为剪纸艺术的繁荣开辟了广袤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也创造了剪纸样板在手工艺技术上的功能应用。
在汉代的染织工艺中,采用小木块为丝织品印染花样,到了唐代发展成为利用纸板剪刻为样的技术。由于纸的特性优势,民间艺人们广泛利用其作为鞋样、服饰绣花样或镂板。在纸上剪裁花纹毕竟要比在木板上刻镂来得容易,甚至在宋代的陶瓷工艺中也应用到了剪纸,吉州窑的产品便是在施釉过程中大量贴印剪纸的花样。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相对发达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生活的勃勃生机,许多工艺技术的水平此时发展到了顶峰,并且出现了宫廷艺术上行下效、民间艺术踏入豪门的社会现象。在各种艺术观念同先进社会意识的大融合中,剪纸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曾记载杭州城中的剪纸“小经济”多达上百种,而且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大量有案可查的民间剪纸艺人。这是剪纸工艺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剪纸专业艺人的出现使得剪纸艺术具备了世代传承的前提。此时的剪纸艺术发展成为两种性质的艺术风格:其一,剪纸艺术在民间普遍流传,既有专司此职的都市小经济者,也有乡村农闲的农民参与;其二,剪纸成为宫廷艺术家和贵族阶层赏玩的宠物,这种现象也为剪纸的多样化提供了帮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剪纸艺术不断升华。如今,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处处可见剪纸艺术的风采。人们喜爱在春节时分贴窗花、挂门笺为新人张罗婚礼时贴上一对“红双喜字”;办白事时剪些纸钱祭奠亡魂等。剪纸艺术自其发源以来,就与民间生活事象紧紧结合在一起,其艺术风格永远摆脱不了自身所具备的民俗整体生活特征。
有关剪纸的资料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1]许多方面。[2]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