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讲的“宁丑毋媚”的丑,是指当下人们所称的丑书吗
傅山的宁丑勿媚确实是书法理论的精华!
中国古代的艺术最忌讳的艺术理论就是不可媚俗,媚俗则品质低下,格调不高!
我的理解是媚俗是一种过分注重外延,而失去内在美的表现。中国人注重形质内敛,越内敛则内涵越丰富,也越具蕴藉!
宁丑勿媚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下的产物,但是,这种宁丑勿媚绝不是越丑越好的那种丑,而是建立在深厚功力后,宁愿丑也不能媚,媚则有取悦世人媚俗的嫌疑。
近年来,书法界出现了一些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的不伦不类的怪物。他们抛开汉字的结构胡编乱写;抛弃传统书法味道和书法法度的随意“创新”;凭个人想象的符号胡抹乱造,甚至连内容也让人无法辨别。这些人打着“掘能胜巧、丑比美好”的幌子,刻意的在书法创作中打压巧和美,标榜掘和丑,并断章取义,曲解清代大书法家傅山的“四宁四毋”说,让傅山背上了这个大锅。如果傅老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会把棺材板掀开,出来和他们理论理论,并坚决表示:这个锅,老夫不背!
“四宁四毋”说是傅山的书法理论,包括“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四个方面。傅山是清朝初年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艺术家。他篆、隶、楷、行、草诸体书法,无一不能,无所不精。尤其是他的狂草,豪迈不羁,潇洒奇逸,荡气回肠,是中国书法史上可以与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这些人物并驾齐驱的书法大师。同时他又是个书法理论家,他的“四宁四毋”说是其书法艺术的总结,也是自己一生对书法的感悟。
“四宁四毋”是傅山在《作字示儿孙》的诗中提出来的。全诗如下:“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腕是取。永真遡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大师”在创作“丑书”)
通过傅山给儿孙们的诗,我们可以看到书法在傅山眼中,是人的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生命的。他的“四宁四毋”说的固然是书法问题,实质上也是做人的问题。
傅山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先祖们都是中层官员,虽然名不高爵不显,但基本上都是为官清正的饱学大儒。到了傅山父亲这一代,傅家家道中落,但是少年时期的傅山学习十分刻苦,十五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考中禀生。他在读书之余,对书法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傅家诗书传家,父辈们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傅山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傅山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清交替的时期。大家如果看过梁羽生的《七剑下天下》就会知道,书中的反清大侠傅青主就是傅山。梁先生这样写,也就是因为在明亡之际,傅山是一个以“明季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的知识分子。但是真实的傅山并无小说中的武功,对明亡的现实只能被动的接受,他心灵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在苦闷之中,将情绪转嫁于艺术创作之上,书法的风格也随之一变。
傅山的书法,原本学的是赵体,可是赵孟頫身为南宋宗室,却做了元朝的顺臣,人品有污,在明亡这个时间点上,更为傅山所不耻。相反,颜真卿铮铮铁骨,为国捐躯,自然受到了傅山的推崇。所以他对赵体书法影响下的那种书坛软媚之风深恶痛绝,用“四宁四毋”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四宁四毋”的本质是什么?傅山说过:“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生奇,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他的“拙”是正,是奇,是大巧,是若拙,而不是真正的拙。而“正”才是傅山书法的真谛。“写字之妙,不过一正。”“正”不仅仅包括书法,更重要的它是与人的道德人格息息相关。傅山力主为人要正,学问要正,行为要正,作字也要正,正之以平常心,正心诚意,不为取悦他人而书,不能做作或者违背他人的意见。所以,学艺先树德是至关重要的。赵孟頫正是缺少了这种“正”,才使得他的书法陷入了软美一途。
傅山的书法论如果抛开“正”而去观察他“四宁四毋”的书法艺术主张,很容易给人造成追求“狂怪”、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印象,而用“正为则”来分析研究傅山的“四宁四毋”理论,才能全面把握他的思想。
明亡之时,傅山看到天下大势已去,遂隐退山林专心著述。他坚决不出仕做清朝的官,对那些没骨气的书法家也嗤之以鼻。顺治十一年,傅山因反清被捕入狱,傅山绝食九日,最终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出狱后他远赴浙江和福建寻找郑成功余部,但是到了南京,却传来了郑成功部败走的消息。无情的现实击碎了傅山复明的黄梁一梦。自此他与顾炎武、戴廷械等人为友,隐逸山水之间。
从傅山一生的际遇上分析他的“四宁四毋”,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傅山绝不是将书法指引到“丑”和“拙”这个方向,“四宁四毋”是提醒他的后人在书法创作时,面对着“巧”、“媚”、“轻滑”、“安排”等体现赵书特点东西时,决不能沾染上,要坚决抛弃;宁可取“拙”、“丑”、“支离”、“真率”,也不能学习“巧”、“媚”、“轻滑”、“安排”,这样才不会受赵、董书风的影响,从而避免流入软美之途,才能够归于书法学习的正道,其实也是“做人”的正道。另外,从“四宁四毋”在的逻辑顺序看,傅山是承接“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之意,再一次提醒儿孙不要受赵书之诱惑。
“四宁四毋”中的“拙”,不是通常指的笨拙之拙,没有粗糙、蠢笨的含义。“拙”的内在是“正”,是他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四宁四毋”是他耿介正直的必然结果,是既豪放不拘,又敢于放任而不死板的正极之后出现的神奇。正中含奇,奇中含正,二者相辅相成,奇即列于正之内,正即连于奇之中。是貌似拙,而非真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傅山的书法观并不是否定巧而追求掘,他追求的是“大巧”,是“正直”,而不是引导人们去写那种玄而又玄、神乎其神、没几个人看得懂的“丑书”。现在书坛流行的“丑书”,有哪一个达到了傅山的“正、奇、大巧、若拙”的境界了呢?
书法界的丑书,只是一部分人错误的误解了傅山的书法理论,还有一些人是故意歪曲傅山的理论,以此迎合一部分人的心理。这种人为的曲解大多数还是私心和欲望在作祟。这些人不愿意花苦功去练习书法,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是想一步登天,名利双收。他们不顾书法的审美标准,不顾书法的基本规律,不想走艰苦的学习道路,而将“丑书”当做出名得利的捷径。刚好傅山的“四宁四毋”被他们发现了,他们的就故意曲解傅山的原意,将“四宁四毋”当做救命稻草和护身符,望文生义,生吞活剥,是书坛的笑话。
如果书法进入了这样的实践误区,那真是走进了死胡同。承认“丑书”也就意味着承认错误的审美观,承认丑比美好,承认可以不经过刻苦的练习也能混迹书坛,得名得利。中国书法爱好者千千万万,其实承认“丑书”的并不多,让我们擦亮双眼,冷眼相看,这股“丑书”的歪风能刮到几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