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委员: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和高度评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心相通。
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所以通过经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它体现了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灵魂深处的爱国精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矢志不渝的追梦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在脉管中涌动爱国主义的血液,也才能创作出时代的经典。而经典的传播是让世界正确、深刻认识我们的重要途径。
在以往的文艺创作和国际交流中,往往还存在着以西方流行的价值观为标准的“当代主义”,以封建文化表面模式为传统的“保守主义”,视怪异和极端的个人宣泄为创新,以丑化人民的形象取悦西方市场和潮流的现象。使世界误读了中国。
所以,今天提出用经典交流传播,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事实证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创新文化具有世界普遍认同的价值,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以经典作品化育人;在国际,以经典作品感化人。达到文化认同,命运共建。
在国际上,中国经典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
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300多件馆藏经典作品和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以及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受到南美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天参观的队伍,成为墨西哥一景。150名墨西哥志愿者穿着唐装,用西班牙语在展厅里向世界介绍中国。不少当地观众和学者纷纷表示,他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因为这里不但有传统的作品,更有现代的创造。墨西哥大学校长说,过去了解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通过展览才更为深刻地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
2017年10月,巴西将大型《孔子》铜像立于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因为孔子像而将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今天打开Google地图,会发现在遥远的南美有一个使你心动的地名,中国广场!我们的孔子巨像立在那里,讲述着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在广场巨大的石碑上刻着该市市长赞美孔子的感人的诗歌。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教导他怎样做人,并对他理政有所帮助。
《孔子问道于老子》的雕像在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落成,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礼仪之邦的故事。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德国通过议会决定,将于5月5日把中国塑造的马克思像立于其故乡特里尔市,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特里尔市长看到塑像后写下“马克思栩栩如生,他的思想和理念在21世纪通过视觉艺术方式得以呈现”。最近,德国各大媒体跟踪报道,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马克思像立于德国,不仅是对中国艺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全世界瞩目成就的认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问我,你塑孔子又塑马克思,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我说,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物。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主题组雕》相继在俄罗斯、以色列、韩国永久陈列,并收入韩国小学课本,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世界人民的灾难,它呼唤着世界和平,为人类命运的悲情奏上了安魂曲。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向世界推动了各类主题性现实题材美展,从观众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
弘扬经典作品不仅要重视国际交流,也要重视用经典提高全民素质。让平原变成高原,才能在高原上建立高峰。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美在新时代”经典作品展,观众在数九寒冬花几个小时,排队两公里看展览。可见人民对美的渴望,这也说明了经典作品是超越时空的。群众对美的需求,激励我们要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此,我们特别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美术馆建设的高度重视。
-
匿名2023-08-30 07:58:00这篇文章对于当前社会问题提出了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