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最牛的书法老师,齐白石、陈师曾、潘天寿都受到过他的指点!
吴昌硕(1844―1927),号老缶,为我国近代画坛之巨擎,二十世纪书坛第一人,亦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是近百年来“海上画派”的一面旗帜,在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忘提携后人,将其门下的弟子,都培养成了书画篆刻界响当当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十三位高足。
1844年,吴昌硕生于浙江茄镇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道。不幸的是,在他16岁时,因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
吴昌硕及其著名弟子名单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比吴昌硕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根据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的说法,齐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没见过吴昌硕。并未得到吴昌硕的亲自指点,可以说齐白石师承吴昌硕,但也仅仅只是“遥师”。吴昌硕曾为齐白石写“润格”和《白石画集》(篆)扉页。
王一亭(1867-1938)
王一亭,浙江吴兴人,上海商界名人。与吴昌硕相识于1911年,两人相差23岁,为忘年交。吴昌硕对王一亭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篆刻、绘画、诗词等方面的指导和探讨,他将自己“用作书之笔作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一亭。
赵云壑(1874 -1955)
在吴昌硕的众多弟子中,赵云壑的身份有些“特殊”:他30岁左右,拜寓居苏州的吴昌硕为师,1910年间,他到沪上鬻艺,为吴昌硕赴海上发展打开了前路,此后,一直跟随吴昌硕左右。在吴昌硕亲传诸弟子中,赵云壑最为接近吴昌硕本人艺术风貌,常为吴昌硕代笔。
陈师曾(1876―1923)
陈师曾,江西义宁人,陈寅恪之兄。曾颤橘粗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1910年35岁的陈师曾归国,拜吴昌硕为师,绘画、书法与篆刻,皆得缶翁真传。潘天寿说:“(陈师曾)天赋高,人品好,学识渊博,国学基础深厚,金石书画无所不能,可惜死得太早,否则他的艺术成就定在吴昌硕之上。”
陈半丁(1876-1970)
陈半丁出生于浙江绍兴柯桥,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1894年19岁的陈半丁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到上海小长庐馆拓印为业,在此与吴昌硕相识并拜师。陈半丁十分好学,深得吴昌硕厚爱。非但自己亲自传授,还将其介绍于好友任伯年、蒲作英。
李苦李(1877―1929)
李苦李,祖籍浙江绍兴。1916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苦李拜师吴昌硕,师生都极为认真,李的习作,缶翁都加以修改、评语,绝非依傍门户假托师名。
朱屺瞻(1892-1996)
朱屺瞻,江苏太仓浏河新镇人,是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1918年始师从吴昌硕。常与同门的潘天寿、吴之研讨艺事。
潘天寿(1897―1971)
1923年, 27岁的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好友诸闻韵介绍,认识了近80岁高龄的吴昌硕,深得其器重。潘天寿常去拜望吴昌硕,耳濡目染,画艺大进。吴昌硕曾对其入室弟子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
吴之(1900-1977)
吴之幼承家学,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并受业于吴昌硕。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其画深受吴昌硕一派画风影响。
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鄞县沙村人。沙孟海与吴昌硕的交往有点戏剧性。1924年岁末,吴昌硕先生在海上词人况蕙风家闲坐时,发现了沙孟海雕刻的印章,当即挥笔书道:“虚和整秀,饶有书卷清气”。得到吴昌硕如此评价,24岁沙孟海激动不已,不久就拿着自己新刻的印章登门拜师。
诸乐三(1902-1984)
诸乐三,浙江安吉鹤溪村人。于1920年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前,诗书画印已具有相当水平。诸乐三有幸能常常侍从老人左右,得到了吴昌硕的亲授,并能直接细观其原作,反复深究老人印学之精髓,目睹老人治印之真谛,终得缶翁衣钵。
朱复戡(1900-1989)
朱复戡,浙江鄞县梅墟人五岁时即在青甑上练习毛笔字,七岁可写一尺见方的石鼓文,引起了吴昌硕的注意。吴亲切地称朱复戡为“小畏友”,朱则称吴“吴昌老”。吴昌硕每每出席各种高雅重要的活动,都要带上朱复戡,以朋友之名形影相随。这样的搭档被称为“一老一少”,成为大上海文化界的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