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词中能表现正衬手法的名句有哪些?请举例?
一、中学语文古诗词中能表现正衬手法的名句有哪些?请举例?
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正衬例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 《爱莲说》此处菊花的隐逸正衬莲的高洁
二、苏轼《东栏梨花》
一株雪 指的是梨花,因为梨花色白如雪,用了比喻手法。诗眼“惆怅”。杜牧是抒发一种,聚散无常,风云易改之感,苏轼抒发的是人生如梦,悲欢几何之感。
三、“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出自古诗,……?
杜牧的山行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
四、孤雁一诗中运用陪衬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诗人与这些“不知我者”自然无话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