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月字的句子
带有月字的句子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卿云歌 先秦无名氏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惜誓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沉江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
匡机
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危俊
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
离世
光明齐於日月兮,文采耀燿於玉石。
怨思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柏舟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陌上桑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白头吟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古诗十九首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古诗十九首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胡笳十八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燕歌行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长恨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并序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杜甫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杜甫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杜甫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杜甫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杜甫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杜甫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杜甫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杜甫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杜甫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杜甫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杜甫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杜甫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杜甫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杜甫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杜甫
急求有关谢逸的诗歌鉴赏????
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
谢逸名无逸。关于他这首词,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云:“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江城子》词,过者每索笔于馆卒,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据此可知此词作于黄州馆驿。人们经过这里,看到这首词都纷纷向馆卒索笔抄录。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与酒连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酒店多以杏花村为名。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句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绿阴浓”,也含有绿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词人用了一个远镜头,远望春草连天,伊人何处?心驰神往,离恨倍增。
过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让读者通过审美联想去想象她的美丽,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多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这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至于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
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此时的心境也许与此相似。谢逸著《溪堂词》。毛子晋云:“溪堂小令,皆轻倩可人。”《词苑丛谈》称其词“标致隽永。”此词亦颇近之。 (王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