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励青少年做人学习的古诗句
勉励青少年做人学习的古诗句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九册上里的古诗《蒹葭》、《浣溪沙》作者是谁?
《蒹葭》出自诗经 国风·秦风
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①。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②。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③。
注解:
①:日希,音西,干
②:氵矣,音四,水边
③:氵止,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排徊。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据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晏殊“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客,必留,亦必歌乐相佐。”也就是说,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
词一开始,作者回忆旧时与同僚一边饮美酒、一边填新词供伶人演唱的游乐生活。可是,夕阳西下,光阴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时能再现?落花坠地,更引发词人年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识的燕子去年飞走今年尚且还会归来,而过去的岁月却一去不返了。想到这里,词人不禁独自在园中撒满落花的小路上徘徊。
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宋词中的名句。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两句词。
前人对这两句词评价很高,如杨慎说:“二语工丽,天然奇偶”,意思是说它工整优美,是不假雕琢、自然而成的奇妙对仗。大概晏殊过分偏爱这几句词吧,他将词下片的三句又用在一首七律诗中,这样一来,评家们认为,这三句用在词中极好,而用在诗中则平淡无奇,为什么呢?重要原因就在人们对词与诗的传统认识上。清代张宗橚说,三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八字,正是词的抒情性的重要特点,而作为诗来说,气势就偏于软弱了。
而且,这首七律,表现的是享乐、闲逸的生活雅兴,并没有什么象征性,也不包含更丰富的情感,更不能提供发人联想的内涵。所以,晏殊将三句分别用在词与诗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就拿词的最后一句来说吧,“小园香径独徘徊”,思想与动作构成双重叠合,在徘徊沉思中遥应上片的回忆,造成循环往复的态势,蕴涵着极深沉而醇厚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