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双人朗诵古诗文!!
一、急求~~双人朗诵古诗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xié是近代编入的声调)。
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含有澜字的唐诗宋词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长平箭头歌》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汍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经沙苑》李贺
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蒨。
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
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
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
《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长相思》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赠华州王司士》李白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李白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琴曲歌辞•列女操》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三、崔颢诗《长干行》中的一句,上句为“同是长干人”
唐.崔颢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唐。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四、崔灏《长干曲》整首诗描写与叙述的是什么?
崔灏《长干曲》(二首)赏析 韩黎范
其 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1]。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 二
家临九江水[2]。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名由长江沿岸建康(今南京市)的一处街坊长干里而来,多反映这一带妇女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其古辞是:“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崔颢的《长干曲》共有四首,对古辞既有模仿,又有发展。这里选了其中第一、第二两首。诗篇描写舟行途中男女问答,风格极似民歌,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一是男女对唱,形式活泼生动。
我国民歌历来有男女唱和的传统,早在先秦古籍《诗经》里面,就已经有了像《郑风·东门之墠》这样的男女对歌,而《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则更多地保存了民间男女互相赠答的歌辞。崔颢这两首诗深受民歌影响,用的也是男女对唱的形式。
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辞。航行在长江中的女子停船向对方发问:“君家何处住?”同时自我介绍:“妾住在横塘。”也许是女主人公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言语,于是便产生了“或恐是同乡’’的想法。
第二首是男子的答辞。“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话。“来去九江侧”表明自己也长年往来江上,彼此情况相同。“同是长干人”则证实了女子“或恐是同乡”的猜想。两人都生长在长干里一带,只因幼小时就离家外出,所以虽然是同乡却并不相识。
两诗通过对唱形式,描写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好通问。男女唱和的诗篇形式活泼生动,易于充分表达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因而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白描手法,格调清新自然。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中,曾把“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为“白描”的“秘诀”。这两首诗的特色正是如此:绝无粉饰、做作、卖弄,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不加无谓的妆饰映衬,也不用多余的背景烘托,而用质朴的口语、简练的文笔、对唱的形式,来勾勒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他们互认乡亲的“真意”。
诗人只用自然而简练的口语,不用任何陪衬拖带,诗中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第一首诗描写女主人公在向对方发出问话之后,不等答复即急急地自诉“妾住在横塘”,于是,这位女子天真娇憨的神态就在问辞中生动地显示了出来。第二首诗男主人公在欣然表示我俩本是同乡的答辞之后,以“生小不相识”的惋惜,来突出他们今日相逢的可贵,从而使他在旅途中喜遇同乡女子的感情心态,也极自然地得以展现。
正因为诗篇用的全是白描手法,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所以格调清新自然,如一泓清水。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称之为“五言绝句”中的“绝调”,恐怕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其深得自然之趣,符合他对绝句的艺术要求吧。
三是语简意赅,言近旨远。
诗篇虽用简明而浅近的语言,含意却完备而深远。如第一首在女子产生“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之前,并没有写她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里省略了女子闻乡音的情节,然而意思却是完备的,对于诗中留下的空白,读者可以在想象中给予合理的补充。而女子因闻乡音即停舟相问,正反映了她此时此地的处境和心境。她往来江上,漂泊孤零,处境凄凉,内心寂寞,此刻忽闻乡音,不觉欣慰万分,便不顾对方是位素不相识的男子。马上发问。因此诗的语言虽然浅近,包含的意思却很深远,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女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对此,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称赞说:“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注释
[1] 横塘;古堤塘名,在今南京市西南,与长干里相近。
[2]九江;这里指长江下游。该处众水汇集,“九”言其多,不是确指。
原载:《唐诗名篇赏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