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那些古诗文中的“西楼”究竟是什么意思?
古诗中“西楼”的意思:
本意:位于西边的阁楼。诗词中“西楼”通常指的是女子的居所,而这些女子大多数都是幽怨、孤单的。像是望郎人、思春少女、哀婉妇女、没地位的妃妾等,一般都用西楼来形容。就像李清照口里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引申:西楼、西窗、西厢、西宫、西阁、西亭等一直是古人诗文中的地望,作为表达相思哀怨的一种凄美意象,成为古人寄托情思的建筑。
介绍一篇有“西楼”古诗文,李清照的词《一剪梅》。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⑴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此词而又名“玉簟秋”。
⑵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⑶轻解:轻轻地提起。罗裳(cháng):犹罗裙。
⑷兰舟:船的美称。《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⑸锦书:书信的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共八百四十字。”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⑹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相传雁能传书。
⑺飘零:凋谢,凋零。
⑻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⑼无计:没有办法。
【作品出处】【全宋词】
【作品体裁】词
【作品赏析】
此词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另辟蹊径地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既有精微的审美体验,又有精妙的审美传达,堪称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女词人淡淡地起笔,先勾勒季节特征,然后微微推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二句,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轻”,言其悄悄;“独”,标示仅己身一人。这里可引人悬思抒情主人公这些行动的原因和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西楼”的意思是:西边的阁楼。下面通过一首古诗来理解。
【原文】: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宋代〕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注释】: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赏析】: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西楼是古诗文中的意思:
就是指古代官宦人家小姐的闺房。
诗词中涉及到西厢、西楼都指的是末婚小姐,全部是和闺房春事有关。
1.西楼这是古诗里面一个意象。
凡带西字样的古建筑都与阴、偏、次、副等有关。西属于方位词,用在不一样的语境里有不一样的义项。
2.这是要讲到古人崇左还是崇右的礼仪问题。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有不一样的标准,崇右是先秦,是右为上。文官和武官的官阶,武右文左,武称将文称官,武将安国,文官理政。所以,古人感觉武将作用大,于是把武将列为上,就是右将军。《将相和》中廉颇原来是武将,却位置在蔺相如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非常好的解释了这个词语;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尽管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可是“西楼”意境基本上是相同的;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意思表达相同,全部和感情有关的。
2.简单来说的讲,西楼其实是位于西边的阁楼,通常是妃妾居住的地方。诗词里“西楼”一般讲的是是女子的居所,而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孤单、幽怨的。像是思春少女、望郎人、哀婉妇女、没地位的妃妾等,通常用西楼来形容。
3.“西楼”最早见于六朝诗歌,而后又常见于宋词里面。西楼、西厢、西宫、西亭、西窗等,全部是古诗文里的地望,通常与月亮有关联,作为代表哀怨、相思的一系列凄美意象,作为古人寄托女子情思建筑。
4.关于“西楼”的诗词有很多,像是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非常好的解释了这个词语;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尽管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可是“西楼”意境基本上是相同的;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意思表达相同,全部和感情有关的。有一部分从女子口中讲出,而有一部分是从男子口中讲出,差不多的意思,但是里面所包含的感情,却有非常大不同。
常见那些古诗文中的西楼究竟是什么意思?西楼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西楼方便见到深夜之月,故写月夜思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
西楼: 中国古代建筑包括现在农村许多地方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这一建筑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其实用性,是出于气候和环境的考虑,这样的居所冬暖夏凉.但古代人们对此最科学的解释恐怕是风水学的运用,东为阳,为大,为贵,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比如“东宫”成了太子的代名词.西边属阴,为次,甚或为贱,照应的人物是少女、侍妾或歌伎,西楼就成了女子的居所,如元杂剧《西厢记》中“西厢”便为崔莺莺的住所,段段闺情相思,片片缠绵哀婉,自然要在此演绎,所以也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 李清照的词中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是受到了李煜的影响,有西楼凭栏的意思.个人观点,供参考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