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简单翻译
一、天净沙秋思简单翻译
翻译: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原诗: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出自: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作者成就: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虽其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马致远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其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
其杂剧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因而后世誉之为“马神仙”。
二、《天净沙秋思》意思
1、中心意思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原文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三、天净沙 秋思全诗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中文翻译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2113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261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4102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1653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内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容。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