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新成就古诗?
党的新成就古诗?
银鸟逐日,北斗东移,神目送波,但望嫦娥奔月背;
蛟龙翔空,东风斩浪,雪虬搏海,回见流星载英归。
为什么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在内容上,《古诗十九首》写得最多的是游子和思妇题材。诗中,呼喊直白而热烈的相思,倾诉下层知识分子的失意、彷徨、痛苦和伤感,反映剧烈动荡的社会,以及对人的生、死和生存价值作了思考和质疑。
2、在艺术上,《古诗十九首》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风格,被誉为“一字千金”。这两种因素合在一起,加上运用当时新兴的五言诗形式,使得《古诗十九首》自《诗经》《楚辞》以来,成为一种新经典,创造出新范式和新内容。
3、《古诗十九首》中人的觉醒、诗的觉醒,是“人的自觉”的前奏,是“文的自觉”的起始阶段。它注重表现人的典型感情,且以浅语道出,正所谓“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 在表达方法和效果上,是一种袒露式的“真情”、白描式的“真景”,是对久违的朋友推心置腹说的“真话”,是性情中人说性情中语。 所谓“真”字,不仅指对场景、事实作客观、真切的描写,更是要求诗人精诚所至,真诚从内心流出。《古诗十九首》中的“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均是情真、意真的“不隔之作”。
4、《古诗十九首》对后世五言诗影响巨大。胡应麟《诗薮》举曹植学《古诗十九首》为例说:“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也;“飞观百余尺,临牖御灵轩”,即“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也。 “借问叹者谁?云是荡子妻”,即“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也;“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即“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也。子建诗学《十九首》,此类不一,而汉诗自然,魏诗造作,优劣俱见。 宋荦《漫堂说诗》更是感叹:“阮嗣宗《咏怀》、陈子昂《感遇》、李太白《古风》、韦苏州《拟古》,皆得《十九首》遗意。”
5、作为“五言冠冕”,《古诗十九首》承袭《诗经》《楚辞》,连接从先秦至唐宋诗歌史的主轴,启迪建安诗歌新途。从此,“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五言诗,就逐步取代“每苦文繁意少”的四言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