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选刊》头条诗人 | 王单单 : 在飞机上俯瞰花鹿坪
王单单,生于1982年,云南镇雄人。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6—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出版诗集《山冈诗稿》《春山空》等。曾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2014《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2015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桃花潭国际诗歌艺术节•中国新锐诗人奖、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新锐奖、2016•扬子江青年诗人奖、第五届《芳草》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百家》文学奖、《边疆文学》新锐奖、《广西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在飞机上俯瞰花鹿坪
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终于起飞了。这是天上
—— 我们指着发誓的地方
因此,我想写封信
留给花鹿坪,留给昭通城南郊
留给祖国的西南隅
我想写下目不识丁的金忠品
写下他举家外出务工的坎坷与勇气
我想写下年迈体衰的李家英
写下这个平凡母亲面朝黄土的疲惫与坚韧
我想写下身残志坚的张德才
写下他用断臂驾驶拖拉机的娴熟与无奈
我想写下大地上的花鹿坪村
写下她1893户6426人的奋斗史
我还想写下脱贫攻坚战场上
每一个佝偻的身影,写下他们重新挺直脊梁时
骨头里发出的响声
2
从进村遍访到精准信息
从入户摸底到“三评三定”
从危房改造到易地搬迁
从结对帮扶到东西部对口支援……
小康社会在富庶的国度已然站稳脚跟
华夏的风帆正驶入历史崭新的拐点——
作为驻村扶贫队员,我
参与并见证了这辉煌的历程
当大国的力量毅然拔起千年的穷根
其中,必有涓埃之力
属于我们;当扶贫的浪潮
拍击贫穷的礁石,其中
必有一层涟漪,属于我们
3
三年前冬天
我远赴千里来到花鹿坪驻村。那时
扶贫的力量正往偏远的乡村持续推进
但花鹿坪公路尚未硬化完毕
帮扶企业也尚未入驻
新的卫生室、村级活动场所刚刚建起
残破的围墙、衰败的土屋
干枯的水窖以及院坝中杂乱的荒草……
它们在落日的余晖中尽显惨淡的晚景
很多人躺在山顶上烤太阳,无所事事
或者终日东游西逛,还没有在
改变窘境的冲锋号中觉醒
放眼望去,连绵的黄土地上寂然萧瑟
穷人们戴着困厄的脸谱
缩身于自己认领的命数
而如今,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人居环境获得提升
“两不愁”“三保障”已彻底解决
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扶贫如春风过境
在荒凉的土地上呼唤出勃然生机
4
飞机飞到高空
我仍然固执地,贴近舷窗
透过清澈的空气
在大地上寻找花鹿坪——
凭借村委会后山苍翠欲滴的松林
凭借赵家院子正在飞架的高速公路
凭借吴家梁子上鳞次栉比的崭新楼房
凭借后海子花海绵延的苹果园林——
忽然间,我内心的尖叫差点儿刺破云霄
一个人在天空之上的兴奋
足以发出闪电般的劲力——
在卯家冲水库的右上角
在坝中,在湖心沙洲上
在大地的褶皱中
在群众与帮扶人的心坎里
在爱与悲悯的光耀下,我找到了花鹿坪
就像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
在人海中得以相认——
熟悉像胎记,生长在她身上
熟悉如眼泪,流淌在我眼里
5
舷窗之外,天空安静极了
似乎能听到云朵移动的声音
这让我回想起驻村的经历
许多动人的画面,便如
糖汁滴进回忆的缝隙
比如,吴家梁子上的八哥
声嘶力竭地喊着扶贫队员赵清俊的名字
比如,赵家院子的黄昏
深秋的高枝悬挂着不肯坠落的柿子
比如陈石分年事已高,仍然
佝偻着身子,执意在苹果园除草
比如陈朝亮身患红斑狼疮
杵着拐杖也要去烟草地洒农药……
花鹿坪,你有粗粝而又壮美的风景
花鹿坪,你有倔强而又勤奋的人民
6
去年疫情期间,为了守护花鹿坪
后海子的山坡上,夜深人静
路卡无人进出
几个扶贫干部挤在帐篷里
偎着噼啪作响的火膛,身影晃动
而帐篷外,大雪纷飞
从远处看过去,那帐篷像一个灯笼
悬浮在山顶,守卡的扶贫干部
拧成一股绳,成为了它的灯芯
于是,我坚定地认为——
团结互助,凝聚人心
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必然大获全胜
7
花鹿坪从偏远的穷乡僻壤
变成人们安身立命的幸福康庄
从山穷水尽的不毛之地
变成世人仰慕的柳暗花明
它是漫天黄沙中惊现的白云
它是大地飞行的部分
它是中国的一个村
也是脱贫攻坚背景下的任意一个村
而我若干次,从高空朝下看
花鹿坪安静地躺在中国的版图上
小得像大爱无疆中袒露的勋章
8
飞机就要着陆了
迎接我的,将是一个消除了
绝对贫困的美好人间
将是一块开启了
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
而我和花鹿坪的下一次起飞
也必将从这里腾起
(“头条诗人”总第531期,内容选自《诗选刊》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