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头条诗人 | 陈先发:柔软的下午
陈先发,当代诗人、作家,现居合肥。现任安徽省文联主席。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主要著作有诗集《写碑之心》、《九章》、《陈先发诗选》、《巨石为冠》、长篇小说《拉魂腔》、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系列)等二十余部。 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中国桂冠诗歌奖、诗刊年度奖暨陈子昂诗歌奖、英国剑桥大学“银柳叶奖”等数十种。2015年与北岛等十诗人一起获得中华书局等单位联合评选的“百年新诗贡献奖”。作品已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波兰、西里尔等多种文字传播,正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柔软的下午
下午我在厢房喝茶
透过浮尘看着坡上
缓慢移动的
一棵梨树
厢房像墓穴一样安静
那些死去的诗人埋在我身上
一只猫过来
卧在我脚边
它呈现旧棉絮的柔软、淤泥的柔软
和整座寺庙的僧侣从未
说出过的柔软
枯叶叶蝶素描
几只枯叶蝶隐入树丛
我听见她们舌尖蠕动的
一句话是上帝从不
承认蝴蝶有过舌头
只有诗人记得蝴蝶所说的
他们也知道在地底下
枯叶蝶如何费力地在全身
涂满想象力的苦液
整个下午,一群人呆坐湖畔
不出声是因为我们将
写下的,其实不值一提
菊花单一的苦
在玻璃杯中煮沸又
冷却下来的湖水上振荡
枯叶蝶装聋作哑
数数看吧,数数看
这个时代只剩下这三件东西
仍活在语言的秘道里
在永失中
我沿锃亮的铁路线由皖入川
一路上闭着眼,听粗大雨点
砸着窗玻璃的重力。时光
在钢铁中缓缓扩散出涟漪
此时此器无以言传
仿佛仍在我超稳定结构的书房里
听着夜间鸟鸣从四壁
一丝丝渗透进来
这一声和那一声
之间,恍惚隔着无数个世纪
想想李白当年,由川入皖穿透的
是峭壁猿鸣和江面的漩涡
而此刻,状如枪膛的高铁在
隧洞里随我扑入一个接
一个明灭多变的时空
时速六百里足以让蝴蝶的孤独
退回一只茧的孤独
这一路我丢失墙壁无限
我丢失的鸟鸣从皖南幻影般小山隼
到蜀道艰深的白头翁
这些年我最痛苦的一次丧失是
在五道口一条陋巷里
我看见那个我从椅子上站起来了
慢慢走过来了
两个人脸挨脸坐着
在两个容器里。窗玻璃这边我
打着盹。那边的我在明暗
不定风驰电掣的丢失中
夜登横琴岛
大海所藏并不比一根针尖的
所藏更多。是怎样一只手
在其中挖掘——
他还要挖掘多久?从太空
俯瞰,大海仍呈思想的大饥荒色
横琴岛却被压缩为欲望的针尖
诗人们持续走失于
针尖的迷宫之内
去年巨树繁花相似,今日霓虹
四分五裂。一切变化
总是恰在好处——
岛上的人居复杂
街衢五门十姓
散着血缘的混杂之力。虽是
方言难懂,舌尖下却自有
那绵延的古音未绝
路边的罗汉松、小叶榕
得到了美妙的修剪
门牌琳琅,声色的荷尔蒙神秘均分
于闲步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之间
岛曰横琴,澳门隔岸
当大海对一座岛疯狂的磨损再也
继续不下去了
这针尖中自有一双手伸出来
把这张琴弹得连夜色也忘不了
一个仅仅从它皮肤上无声滑过的人
绷带诗
七月多雨
两场雷雨的间隙最是珍贵。水上风来
窗台有蜻蜓的断肢和透明的羽翼
诗中最艰难的东西,就在
你把一杯水轻轻
放在我面前这个动作里
诗有曲折多窍的身体
“让一首诗定形的,有时并非
词的精密运动而是
偶然砸到你鼻梁的鸟粪或
意外闯入的一束光线”——
世世代代为我们解开绷带的,是
同一双手;让我们在一无所有中新生膏腴的
在语言之外为我们达成神秘平衡的
是这,同一种东西……
铁索横江,而鸟儿自轻
观银杏记
落下来,让我们觉得
人生原本有所依靠
落下来,而且堆积
我们在她的衰容前睁开眼睛
这些鳞片在下坠中
自体的旋转挟带着嗡嗡声
在夏日,我们脑壳被直射
的光线晒得开裂
此刻我们完好的身体悄然前来
来,测试一下这身体有多深
寺院安静像软木塞堵住瓶口
头皮乌青的年轻僧侣
为越冬的牡丹穿上稻草衣*
荨麻扫帚正将枯叶赶往一处
我们体内的大河改道、掘墓人
变为守墓人仿佛都已完成
在午后小雨中我们唱歌
这歌声只在闪亮的
叶子下面滚动
不会站到叶子上面去
我们因为爱这些叶子而获得解放
*引自北京翠微山法海寺壁画内容
窗口的盐
多年前我从教室和劳教所
的窗口观察过落日
还有一次,我躺在病房
看见赭石色落日正架在
窗前两根枯枝上。萧瑟
固定着大自然诚实的语调
它永远只对少数眼睛敞开
有时它甚至不在视网膜上
我知道在盲者眼中
落日经常是成群的
今天傍晚从妻子正
炒菜的窗口我又看见它
架在嗞嗞响着的
煤气灶上,一副
已经熟透的样子
没有一点儿距离
妻子右臂抬起像是
给它的下沉加了一勺盐
直觉诗
诗须植根于人的错觉
才能把上帝掩藏的东西取回
不错,诗正是伟大的错觉
如果需要
可以添加进一些字、词
然而诗并非添加
诗是忘却。像老僧用脏水洗脸
世上多少清风入隙、俯仰皆得的轻松
但诗终是一个迟到。须遭遇更多荒谬
耐心找到
它的裂缝
然后醒在这个裂缝里
这份悖谬多么蓬勃、苍郁
我们被复杂的本能鞭打着走
这份展开多么美。如脏水之
不曾有、老僧之不曾见
止息
值得一记的是
我高烧三日的灼热双眼
看见这一湖霜冻的芦苇
一种更艰难的
单纯……
忍受,或貌似忍受
疾病给我们超验的生活
而自然,只有模糊而缄默的
本性。枯苇在翠鸟双腿后蹬
的重力中震动不已
这枯中的震颤
螺旋中的自噬
星星点点,永不能止息……
扬州:物哀曲
老来要听些单旋律的歌
单旋律,且无限循环
枯草中甲虫之声,贴近死者的呼吸
小桥头二胡之声,夹着听不懂的方音
无须翻山越岭,最好原地不动
无须醒悟
醒悟乃丢失
无须完整的形象
最好只有一根线条在游动
除了这根线条,再无所知
在叶落之时
坐在扬州听
世上再无第二处可以替代
小孤山
雨中与几位亲人告别
愿墓碑之下,另一世界的
规则简单易懂一点
供他们干活的梯子矮一点
碗中不再有虫子
愿那边的松树更好看
更忍耐,长得也更快
在山下我坐了很久
河面偶尔划出白鳞
那些看上去,牢不可破的东西
其实可以轻柔漫过脚背
我们很难在其中醒来
小孤山,从前在河的
南面如今在北面
只是一阵无人觉察
的轻风移走了它
顺河而下
险滩之后河面陡然开阔了
地势渐有顺从之美
碧水深涡,野鸭泅渡
长空点缀几朵白色的垃圾
我们沿途的恶俗玩笑
你们在别处,也能听到
我们听过的哭声不算稀有
在桥头,我想起人这一辈子只够
从深渊打捞起一件东西
一件,够不够多?
光线正射入冷杉林
孤独时想纵声高歌一曲
未开口就觉得疲倦
一本旧书
雨点打在灰色的桥面
那些连续的、拱形的古桥洞迷人
敲击桥洞的那些雨点失重
风的旋涡卷着它们形成的弱偏离中
一些人、一些事到来
从前有一本书描写雨点打在
两张入眠的脸上
寥寥几滴,来自夜空
但两张脸挨着,不再醒来
桥洞另一侧黑白的榛树丛茂密
潜水者头顶的哗哗声
站在桥上决心一死的少女
隔着桥洞,形成一种对应
穿越古桥洞时,我站在船头
低一低头就能过去
因为那本书,我选择了仰面——
接下来两秒的昏暗中
压在我脸上,是洞内壁干燥的枯藤
一种锁在箱子里的
旧东西:雨点
舢板下那两秒的流水让人老去
内容选自《中国作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