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什么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什么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最负盛名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而《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诗人遭贬谪后作的诗有哪些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2] 。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3] 。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4] 。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5] 。 此时晴烟最深处 [6] ,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 [7] 。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8] 。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9] 。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10] 。 今译 :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 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 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 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 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 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 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 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 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赏析: 本诗是柳宗元抒发离乡之愁、贬谪之苦的代表作。诗人因闻黄鹂鸣叫,引起乡思,反映久遭贬谪的抑郁和渴望还乡的心情。诗人谪居永州已经十个年头,度日如年,曾作《囚山赋》说:“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这种囚徒生活,使诗人深感抑郁与悲苦,然而朝廷有明令:“王叔文之党坐谪官员,凡十年不量移。执政而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十年将到,诗人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本诗就是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梦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 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渲泻得淋漓尽致。 本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