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有哪些经典题字?
沫水若水两个问题,分而答之。
1、他有哪些经典题字?
作为一代书法家,他的题字太多了,经典的也很多,大家熟悉的比如故宫博物院、武侯祠、黄帝陵中国书店、中国银行等,不胜枚举,废话少说,经典上图,:
2、其书法水准为何总是饱受争议?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作为一代文豪,他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对其为人,很多人是颇有微词的,以至影响了对其各方面成就的评价,比如在诗歌写作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郭老郭老,写的多,好的少”。书法上也是如此,传说某人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脚趾头夹根木棍也写得比他好。”
事实上是否如此呢?仅以书法为例,启功就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书法:“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就知道了”。不说启功,就连教员也是肯定他的书法的。在黄帝陵修缮完成的时候,当时的修缮人员找到了教员,希望由教员来题写牌匾,但是被教员婉拒了,而是希望由书法造诣更高的郭沫若来题字,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帝陵,就是他题写的。无论是教员亲自点名题字黄帝陵、为中国银行题字,还是现代被争相收藏的作品,可以说都是肯定了他的书法水平。
总之,对其书法,我们应客观而全面地评价。
山东博物馆近些年因郭沫若的字屡次遭到恶搞,当时网上流传说有一对情侣来山东博物馆旅游,把山东博物馆的题字误看成了“山东情妇馆”,之后人们才发现是郭沫若所题,因此对郭沫若书法提出了质疑。网上还传出“山东博物馆匾额或因郭沫若字体潦草更换提案已立案”的消息。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事实,郭沫若并没有给山东博物馆写匾额。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从郭沫若一封信里边抠出来的。郭沫若原本是用草书写的一封信,结果被人用在匾额上了。这个黑锅郭沫若不能背。
郭沫若作为文化巨人书法大家,他的题词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黄帝陵、中国银行、中国书店、麦积山石窟、杜甫草堂、华清宫、屈原纪念馆等等,分散于全国各地。
“铁骨铮铮郭沫若”,这些年来嘲笑贬损郭沫若已经成为一个潮流。郭沫若因为私德和盲从被人瞧不起,但是不能因此埋没了郭沫若的才华。郭沫若是一百年来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文化界的一面旗帜,无论是文学、史学、古文字学、翻译、戏剧都是大家风范,非常人能比。“他是狮子,扑什么都尽全力,他什么都做得很好。写作,作诗,学医,翻译西洋文学名著,考古……”这是老舍对于郭沫若的评价。鲁迅批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鲁迅在骂他流氓之前,也不得不先承认他是一个才子。
郭沫若的题匾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是黄帝陵,一个是中国银行。
有人说郭沫若的书法不好,有啥资格写黄帝陵。你先看看是谁请郭沫若写的。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的桥山之巅,号称“天下第一陵”,原来有蒋介石在抗日时期题的“黄帝陵”三字。1956年原题被铲除,黄陵县政府上呈报告希望由毛主席为黄帝陵墓冢祭祀亭内换碑题词。结果毛主席看后说: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黄帝写过祭文,题字的事,最好叫郭老(郭沫若)去写。
毛主席对郭沫若的才华是欣赏的,尊称为郭老,请他改诗,经常与之唱和诗词。毛主席是何等的雄才伟略,郭沫若没有两把刷子主席会看得上。不光是黄帝陵,《人民文学》杂志,《中苏友好》杂志,还有岳阳楼,都是毛主席推荐郭沫若写的。有一说,毛泽东收藏的当代书法家手迹,仅为两人;一个是郭沫若;另外个就是舒同。
上世纪50年代,中国银行董事长南汉宸想要找人重写中国银行的牌子,接连找了许多书法家,都不能让他满意,后来亲自出面请郭沫若为中国银行题字。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说:“你只消去大街上看看到处挂着的'中国银行'的牌子,便知他的书法如何“。像启功这样的书法权威对郭沫若的书法水平也是心悦诚服,“唯有郭先生才能有此大手笔,我等不及太多”。
对于郭沫若的书法评价一般是两个极端,正面来说,书法界基本上对郭沫若的书法成就是承认的,称之为”郭体“;反面来说,海内外学人有人认为是“滥俗”。有些学者往往不是从艺术角度而是从政治角度,对郭沫若有点偏见。至于网上传的康生说什么“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得强”纯属好事者瞎造的。
郭沫若少年时就研习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临摹《兰亭序》,后又研习历代碑帖。郭沫若在《怎样学习书法》一文中说:“笔法的要领,我看不外是‘回锋转向,逆入平出’八个字。”郭沫若夫人于立群也是个书法家,介绍郭沫若的书学经历和书学主张时曾说,郭沫若早年学习颜字,能悬腕作大书,同时喜读孙过庭《书谱》及包世臣《艺舟双揖》,领悟运笔之法。郭沫若以行草见长,楷、隶、篆,以及甲骨文、金文同样精通,“最为出色的是其将北碑笔法与行、草体势杂糅为一体的成功尝试”。
郭沫若是典型的文人书法或者是学者书法,才华横溢博学多识。郭沫若作为古文字研究的一代宗师,对书法艺术和书法鉴赏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1965年6月间,郭沫若写了两万字长文《由王谢基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在学术界引起震动,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兰亭论辩”。在当时虽然没有结论,但是这种学术探讨很有价值。
有人看不上鲁迅的书法,郭沫若要言不烦,直言鲁迅的书法是“融治篆隶,心腕交应,朴质而不拘谨,洒脱而不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
郭沫若的书法影响力不仅仅在国内,在日本享有盛誉。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贺郭沫若夫妇书法展》中回忆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前,我曾于1954年8月作为日本国会议员代表团的一员访问过北京,有幸拜会了当时担任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大会主席的郭沫若先生,就恢复邦交问题进行了交谈。我认为,先生是中国书道界的最高指导者。1954年以后我多次有机会欣赏先生的墨迹。先生的书法格调高雅,每每使我深受教益。”
中曾根康弘认为,郭沫若是中国书道界的最高指导者,可见郭沫若在日本人眼中地位多高。郭沫若在日本还有五大诗碑,1961年冈山后乐园,1971年松村谦三墓,1973年6月千叶县市川市须和田公园,1974年底九州福冈海边,1979年3月北九州东岸的别府。
郭沫若送于立群一扇面的《自题诗》,“有笔在手,有话在口。以手写口,龙蛇乱走。心无汉唐,目无钟王。老当益壮,兴到如狂。”
郭沫若的书法离不开文人的洒脱,有人认为是苏东坡在世,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