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晓景》《忆江南》等古诗外,还有什么绝句古诗?
七言四句的古诗称为七言绝句,五言四句的古诗称为五言绝句。绝句古诗有很多,举一个我喜欢的七言绝句:巜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一首五言绝句巜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古典诗词中,绝句很多,各具特色,名句甚优。
此篇问答,笔者想浅析一下杜甫的《绝句》。
杜甫的七言绝句,在他的诗作中不算是顶峰之作;但他的这首《绝句》例外,差不多的选本都选录其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言绝句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唐代人有时干脆称它为“律诗”。
这首《绝句》的特点在哪里呢?a、平仄用韵对仗工整。
杜甫的这首《绝句》,每句里的音调——平仄都是按照严格的格律要求的,字面的对仗也非常的工整,简直就是一首七言律诗的当中的四句。
b、四句话四个画面。
这首诗的四句话就是四个画面组成了一幅自然景色,透过这些自然景色,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在这幅画面中,青黄翠白,颜色缤纷;有水有山,音响交作,在远近掩映之中,既有鲜明活泼的形象,又有广阔的空间。
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环境和心情。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长处,就要探讨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和心情下写出这首诗的。
当时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冬天到达成都,上元元年开始,在成都西郊营建了有名的“浣花草堂”。草堂的地址在万里桥的西边,前面临江。村西远望,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隐约地看到西岭积雪的山峰。
在前边的一段时间内,诗人由久经战乱奔波,而得到安定环境的休息,心情是比较恬静、闲时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写出来的。
画中之诗,诗中之画。在“浣花草堂”的某一个春天的日子里,诗人杜甫坐在西窗之下,从窗口中眺望广阔天地间的自然景色。
忽然有莺声打破了诗人的沉思,细看近窗处,柔密成荫的绿柳枝头。有两个黄莺儿在对唱者,它们婉转清脆的歌声,使翠柳也仿佛要翩翩起舞了。
诗人在将视线推广开去,较远的漠漠水田之中,也正有一行白鹭,列队似地飞向蔚蓝的天空,神态是那么闲暇潇洒,更引起诗人的遐想。
这时候,纵观天宇之下,巍峨绵亘的西岭,远远地连接在川西北一带,高峰积雪,上接云端;而草堂门前是粼粼的锦水,与呢江的一道支流,奔腾会合,注入长江,流向烟波远处的东吴。
坐在窗下,能够看到西岭的全貌吗?肯定不能。此时,只能以窗口为限,像画框似的镶嵌了一幅《西岭积雪图》使自然景色更赋于诗情画意。
现实的描绘,丰富的想象门外就是万里桥,这是东就是吴、蜀航行船只停泊的码头。为什么叫“万里桥”呢?据说三国蜀时,费祎出使到东吴去,诸葛亮在这里为他饯行,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
杜甫从河中停泊的船只,想到远地的漫游;从雪积千秋,想见宇宙的无穷;从船行万里,想见山川的辽阔,诗人的视野已经不局限于窗前和田野了。
景色是有层次地铺开的,心情也是随着外界事物而发展的。诗句的安排,是远近对照,互相交错。如西岭之雪是远的,而“窗含”,是近的;门泊之船是近的,而东吴是远的。诗人在精炼严密的对偶句式之中,用了许多实物,许多词操;但是不见堆砌,不见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