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 赏析
一、赤壁 杜牧 赏析
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二、杜牧的《赤壁》赏析,。200多字不要太多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三、求杜牧的 赤壁 鉴赏 100左右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文解释】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词语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戟(兵器)。
销:锈蚀。
前朝:以前的年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四、杜牧 赤壁 赏析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五、古诗鉴赏-赤壁
1.《赤壁》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答:运用了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
2.有人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你看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答:“铜雀春深锁二乔”显得更含蓄一点,用二乔的命运代替国家的命运。“国破家亡在此朝”则显得太过直白,而且也失去了诗的神韵。
PS:我本来就是新老师,所以你的问题我都能回答忽忽~不过你放心,我不会打你小报告的啦~(*^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