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分哪几联?
古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里是以律诗为说明的,古诗中只有律诗才会分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如崔颢的【黄鹤楼】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如崔颢的【黄鹤楼】
什么是古风诗词?
古风,指古体诗。
诗体别称,即古体诗。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
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例如李白作有《古风》五十九首。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 古代诗歌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而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