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八阵图的意思是什么
一、古诗八阵图的意思是什么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遣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简析】
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情有独钟,这是他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久,就诸葛亮遗迹所
作的一首怀古诗。《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传主“推演兵法,作八阵
图”,但对其遗址何在,众说不一。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
八阵图,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
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与此相对应,他在长江
沙滩上摆下的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八阵图乃是由天、地、
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
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
因而有“江流石不转”之句,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
但是把八阵图留在这里,作为刘备征吴败归的救援措施,实在不合诸
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因此它既是诸葛成名的历史见证,又留下
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遗恨。“遗恨失吞吴”一句,由于汉字的
多义性而出现解释上的分歧。《东坡志林》记载,苏轼曾梦见杜甫对
他说:“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以为先主(刘备)、武侯(诸
葛亮)欲与关公报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
不当相图。晋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志。以此为恨耳。”杜甫借
八阵图思考着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苏轼借梦境来解读杜甫思考中的
谜,他们都在探究着历史上一个“有缺陷的辉煌”。
二、古诗八阵图的意思
八阵图 杜甫
诗词名:八阵图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类型:怀古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蜀相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的忧国思想凝聚成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原诗: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释义: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扩展资料: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一联啊,一问一答,看似平平常常,其实气度不凡。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看“丞相”、“寻”和“柏森森”三个词。
丞相有什么特殊意义呀?要知道蜀汉自然只有诸葛亮一位丞相,但整个三国却不止诸葛亮一位丞相吧?诗人不说“蜀相”而直接说“丞相”,意味着什么呀?意味着在杜甫心目中,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是只有诸葛亮才是真正的丞相,就有一种特别的推崇和特别亲切的意味,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小视三分,抬高诸葛”。
那杜甫这种抬高,当然有尊蜀汉正统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诸葛亮个人的敬仰,一个“丞相”已经体现出诸葛亮在诗人心中特殊的地位了。那“寻”字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寻”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寻找,它还隐藏着精神意义上的追寻。
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李清照《声声慢》一开篇那个“寻寻觅觅”,或者说当代流行歌曲里头所谓“千万里,我追寻着你”。那既然是“丞相祠堂何处寻”,一个“寻”字,就意味着这不是一次随意的春游,而是一场虔诚地拜谒。
那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下一句也就不难理解了?所谓“锦官城外柏森森”,一方面固然是回答了武侯祠的位置,是在锦官城,也就是成都城外那个苍苍翠柏掩映之地,另外一方面他也讲了武侯祠的精神气象。什么气象呢?就是“柏森森”。
要知道柏树可不是一般的树木,它苍劲伟岸,经冬不凋,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派,那这种庄严肃穆,不正是诸葛武侯的精神写照吗?所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开篇就以一个远景镜头勾画出武侯祠的整体气韵,同时呢,又形成一个浓重的情感氛围,起得堂皇庄重,让人肃然起敬。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蜀相(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