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词文学  >

什么是平仄?诗词的格律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4-11-09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什么是平仄?诗词的格律有什么讲究?

平仄

1、规则

(1)每两字为一个节拍段,五字句形成2/2/1/和2/1/2/两种格式,七字句则是在五字句前加上一个节拍段,形成2/2/2/1/和2/2/1/2两种格式

(2)同句内平仄交替,对句内平仄对立。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必须平仄相粘(niān)。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口诀是指处在奇数位置的字可违拗平仄要求,但处在偶数位置的字必须严守平仄规则。但须注意,如果一联中出句违拗了平仄规则,则在对句中相应位置的用字就须予以补救,即使用相应的违拗法则。(如上句中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则在下句中第三字用平声字,而不能死守格式仍用仄声字)

(5)古诗中的古入声字须灵活判断,有时可借助方言读音来推测认定,这是因为方言中还保留着很多入声声调。

2、近体诗的平仄常见定式和变式

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 如首句押韵,应作: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二式:五言仄起,七言平起 如首句押韵,应作: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二、【高考】我是个语文素养自认为还很高的学生,但成绩不稳定。

同学你好,我是来自新东方优能学习中心的老师万铮。

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曾经是语文能力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现在却感觉除作文外什么都不会,也不知道要看什么,这样的心路历程确实令人倍感痛苦。

首先,我们来谈谈你的心态。面对高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太重视”,这就容易产生紧张心理,总认为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掌握好,令我们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

我想说的是,一个语文能够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肯定语文能力是很强的。以前你觉得做语文题得心应手,说明你的语言感悟能力强。这本身就是语文这门学科最强调,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请先放松心情,放弃妄自菲薄。相信面对语文题目,一定能够迎刃而解。

下面我再来谈解题技巧。

语文考试的阅读部分是技巧性最强的部分。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实词、虚词、文言句型等基本知识。由近年来的考试我们不难发现,所考知识点与课本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文言实词可以参考课本中学过的文言文课后注解以及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建议,每天抽一点时间把教材中文言文下面的注解再认真看看。虚词主要考“之乎者也其与焉,因为而且所以则,乃于何若”这十八个。翻译文章和实词考查题目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通假字,在此给你推荐通假字的常见规律: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如“共其乏困” 共 通“供”,供给。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如“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3、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代替。

如“不辩牛马”,辩 通“辨”,辨别。

4、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如“太后之色少解”,少 通“稍”,稍微。

对于诗词鉴赏,请回归教材看看必修一到五出现过的诗词,了解教材中出现过的诗人、词人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诗词的解读给你推荐一个口诀:

看题目明含意

看作者悟情志

看背景知来历

看意象析主旨

看典故解用意

每首诗词都请关注题目、作者、注解。试题中给出的注解就一定是答题的重要信息。

现代文阅读中,也需要熟悉常考题型和解题思路。比如:在全国卷中“理解句子含义”,“问作用”,“鉴赏分析”,“文意理解”等题型就是常考的。在高考前就是需要不断地做题,把所有题型的答题思路娴熟掌握。这样,解题的自信心很容易就树立起来了。

你对于哪些题目的回答方式还有疑问,可以具体举出,便于我们为你作答。

祝你取得好成绩。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三、诗句赏析赏析时用说句子意思吗

用的,先大概说一下诗句的意思,再赏析

四、赏析词中句子

在这片中,作者对渔人所流露的感情,是同情和怜悯的。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此句字字用力,既有其具体性,又有其概括力,“衣百结”三字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如此一家,偎依在“子月”的寒水烈风之中,不言而喻,在这种形象画面里,凝聚着作者的同情。这也是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不知”一句,脱鞲而出,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猛宕一笔,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且藏辞锋于婉转之中:明明是慨叹“人世多离别”,却又加“不知”二字,其实这里渔人的“不知”,正是作者所“深知”,唯其深知,才能这样由此及彼,不失时机,予以指斥,慨乎言之。这种结尾,如豹尾回顾,相当有力。

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写成了真渔人。以前此类词中出现的渔人形象,主要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他们或是“蓑笠不收船不系”的懒散,或是“一壶清酒一竿风”(均见《敦煌曲子词》)的安逸,或是坐在钓船而“梦疑身在三山岛”(周紫芝《渔家傲》)的幻想。他们“不是从前为钓者”,而是政治失意之后才“卷却诗书上钓船”(均见《敦煌曲子词》)别寻出路的,总之是“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五代李珣《渔父》)。洪适这首词笔下的渔人却是“为鱼”的,他靠撒网为生,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他也有“醉眠”的时候,但那酒,是“长把鱼钱寻酒瓮”(见“正月东风初解冻”首),是自己劳动换来的。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但是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处境的一笔,也正是以前词人笔下的“渔人”形象所独缺的。至于“西浦月”、“南溪雪”,那是大自然的美,是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而渔人在烈风寒水中能够享受的,也就是只有这么一点点儿。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推荐阅读
  • 描写波涛汹涌的古诗词 2023-12-14
  •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类似的诗句,能算得上抄袭吗? 2022-05-30
  • 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宋 2022-06-25
  • 古代的诗词讲究押韵,如何使各朝代诗词作者使用同一种发音的语言来做到押韵的? 2022-06-0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