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踏莎行 主要是意思 中心
一、秦观的踏莎行 主要是意思 中心
1、解答: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2、原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
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
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
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
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二、张孝祥的踏莎行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感?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 月为津渡, 桃园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
秦观是个风流才子,一首《鹊桥仙》写出了人间一种执着深沉的爱情,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话语,曾滋润了多少为爱而苦、为爱而伤的有情人。
1078年,秦观谒见了苏轼,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引其为知音。这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挡不住喜形于色。一首小令《浣溪沙》倾倒了孤傲的苏小妹,小妹久久诵念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少游与小妹终成眷属,新婚之夜,少游顺利地闯过了小妹设置的三道关卡,其风流倜傥之佳话广为流传。
秦观的才华如熠熠星辰,照耀着诗坛。这也就注定了他专注于诗文创作之中,只是个情感主义者,但并没有因此躲过政治的争斗。旧党执政时,因他出自苏门,故而一再遭到洛党排斥。新党上台,又一贬再贬,从杭州至处州而郴州,而横州,而雷州,与苏轼隔海相望。
在流放生涯中,一路颠簸,一路诗词,寄情于文字,混迹于樵夫民间,在寂寞中惶恐。在他的意念中,郴州应该是最后一站。谁料到一年之后盼来的却是再贬于横州。心里虽有万分的苦楚,万分的哀怨,但还得向前迁徙,容不得他半点犹豫。其时,他满怀惆怅、悲愤交加,而漫天的霜雾,浑黄的月亮,萧萧的秋色,一切的一切撞击着他的满腹心酸,挥笔写下了这首《踏莎行》。
他的词风婉约,多写男女情爱,也有感伤身世之作。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累遭贬谪。《踏莎行》是他远徙郴州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这是他写自身遭遇的词作,通过谪居郴州的环境与心情的描述,倾吐了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凄苦失望的心绪,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反映出封建士大夫脆弱的思想性格。他心怀不满,有所追求,却找不到应当走的正确道路,因此词中充满感伤低沉的情绪,情思哀苦,词境悲凉。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写的是词人孤寂失望的愁怀。“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黄昏月出,大雾迷漫,遮住了楼台,月色茫茫,分不清江河的渡口,世外桃源更是望不见,寻不到。景色是山城春夜迷茫,正是词人所处环境的黑暗昏浊,身遭谪贬,心情愤懑,企图逃避现实,找一块理想乐土,但是终不可得,因而失望苦闷。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寒料峭,孤馆凄凉,谁能受得了这孤独寂寞? 夕阳西下,杜鹃啼叫“不如归去”更勾起离人的乡思客愁。这景色令人黯然无望,更衬出作者孤寂悲苦。情景交融,自然感人。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描写了词人孤独无望的苦闷。“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词人远居僻静的山城,收到一封封友人的来信,带来了友情关怀与慰问,本该带来欢欣愉悦,可是却更增添了他的愁苦哀怨。“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 朋友亲人送来的温暖,使他联想到被贬谪的无辜,更加感到被排挤的痛苦,于是,将不自由的自己与自由的江水相比,对郴江发出了诘问:郴江水啊,你本来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要流到潇湘去? 看似诘问江水,实为诘问自己,凭自己的才华,他能在官场求得一个不错的职位,但因受旧党牵连,削官降职,一贬再贬,以至难以有所作为,这又该怪谁,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首《踏莎行》写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词风凄厉,感伤哀婉,炼字工巧,语言清新,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三、踏莎行的诗意是什么?
标题 踏莎行 作者 秦观 年代 宋 内容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