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有必要标注是什么韵吗?
创作近体诗词的朋友一般懂得平仄,用韵,对仗,粘对等格律知识,如果不懂就无法写出规范的近体诗。创作出的作品是给人读的,如果读者也懂格律,不注明所用何韵人家也知道;如果读者不懂格律,你注明用韵也没用处。有些朋友不但注明用平水韵还是新韵,甚至注明某部某声,用心实在良苦。现在用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朋友都有,为了区别开,只需在用新韵时注明,不注明即视为平水韵,这是中国诗词协会有规定的。本人以为写近体诗不必标注的那么详尽,多余的文字反倒让人看了心生别的想法。当然,如果你喜欢,唯恐别人不懂你,非注不可,也不违反什么规则,继续标注好了。
还有,今天看到一朋友发的一首词,注明了词牌和词林正韵,但仔细看去,出韵多多,再用中华新韵检测,出韵更多。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注“词林正韵”,就是词牌也不要注,因为根本不符合词牌格律。
按中华诗词学会的标准,采用《中华新韵》是一定要注明采用新韵的,否则在评审时,一律按《平水韵》体系处理,这是在众多诗词作者建议下设定的。因为学会的双执并行政策,如不注明,在阅读时极容易出现混乱。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对两种共存的韵书都熟读。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词从唐宋起,一直以来的创作,大都符合《平水韵》体系。所以我们在学习前人作品时,也必以《平水韵》作为标准。由于目前的诗词写作者,大多会从古人著作中吸取养份,为避免自身的混乱,所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创作者,都会使用《平水韵》。再之《中华新韵》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中国诗词学会的标准上,如使用《平水韵》是不需要标注的,但有写作者自己喜欢标注,甚至标明韵部,以方便读者阅读,这也并无不可。
而采用《中华新韵》的,按规定,一定要标注。这也可是避免在以后,我们的子孙辨韵时出现混乱,分不出作品是否合韵。
而我个人的意见,单标注采用新韵,这还是不够的。既然改变了格律标准,那就不是原来已定格的格律诗了。为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混乱,应在诗体前冠以新字,如新七律,新七绝等。这样无论现在或将来,都不会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