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今现代时尚的字眼作诗答联是不是会失去古代诗词的风韵?你怎么看?
诗词创作一般是通过意象描述,引发读者联想而达成意境意蕴。由于近体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经过历代诗人的提炼,通常已拥有特定的意、典,很容易将读者带到特定的联想,如我昨日说到的豆蔻,一看此意象就会联想到含苞待放的少女。读到“柳”,我们便会联想到别离等等。
这历代积累下来的许多意象和典故,使我们可以用有限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诗词的质感,也可以从容比兴,借物抒情,借物寄怀。这便是诗词传统意象的好处。
但时代变了,有一些意象今日已不存在,如我们仍继续使用,就不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如前两日我在头条读到的一首,用驿站作意象的诗。
与此同时,新时代又产生了很多古代没有的新意象,如手机、电脑、网络等等。用这些意象入诗词好不好,一直有争议。个人觉得,只要是对达成意境意蕴有帮助的意象,均无不可。但对于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我则不主张应用在诗文中。毕竟行文者,应有“文责”。
记得我也曾用过时尚字语入词,例如,下面这首,便用过“炫铃”作手机铃声,记得那时候有诗友觉这有点“不伦不类”,我又将“几度炫铃”改成“数声残笛”。后来还是觉得用炫铃好。又改回来了。另外,这首词,较多人称道之句是:“心或倦、话由衷。新词不许怅西风。”句子也已是近现代汉语了:
鹧鸪天 (送别)
妆阁聊斟意正浓。难为聚散总匆匆。
天连芳草微醺绿,云倚流霞半醉红。
心或倦、话由衷。新词不许怅西风。
炫铃几度催人去,依约临窗月渺朦。
(注:炫铃,手机铃声。)
网络名词加上文言字词真的不伦不类。除非你写得很有艺术性。
每个时代都有其自己的语言特色,古代诗词就是依据当时的话语凝练而成的,千百年传诵下来可以窥见当时的雅韵风骚。如果是现代人仿古作诗填词,还是尽量选用古词古字较为顺畅,不仅在意境上契合,读来也朗朗上口。同时用古语创作,也会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对自身修养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毕竟欣赏古诗词才会去创作古诗词。
但若将现代时尚的字眼,特别是网络用语加入其中,会觉得很别扭。如果李白杜甫柳永李清照等大家看到一定会双眉紧皱摇头叹息,表示看不懂;而现代人看来也会觉得不伦不类。比如《静夜思》如果写成这样“屌丝床前明月光,懵圈疑是地上霜“,估计李白肯定会把这首诗撕了。所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保留古诗词的原汁原味,即是对古诗词的尊重。
现代字词也有它的表达方式,那就是现代诗。现代诗若是写好了不输古诗词。重要的是表达的所思所想动人心魄,发人深省。无论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要从意境上去发掘感悟,至于用哪些字词来描写,还是各用各的吧。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见。
-
匿名2023-10-17 18:20:02玩得乐趣多多。
-
匿名2023-09-09 21:40:05论证力度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