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曾巩的咏柳
一、赏析曾巩的咏柳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二、求曾巩经典诗句
咏柳 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醒心亭记》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气而为名 西 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三、曾巩的《咏柳》全诗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四、曾巩《城南》古诗赏析第二句写出雨的怎样特点
《城南 》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第一,二句写出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表现雨量之大,雨势之猛.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雨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料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五、诗歌元沙院(曾巩)翻译和赏析?
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译文:升山南下一峰独高,上尽层轩不辞辛劳。
海天交界处常常升起暗淡的云烟,大寒时节的松树和竹子更显得萧肃风骚。
时间长了,道台上烧香的烟缕已经消散,昔日谈经之地已经落满了尘埃。
从这般场景中我也悟出了些许心得,如今我的心就像装满了水的琉璃瓶,可以将细微的事物看得一清二楚。
赏析:诗人攀登上升南山峰,由高处远眺,看见海天交界处浮起暗淡的烟云,“大寒”点明了此时登临的时节为冬季,通过描写烟云的惨淡以及松竹的萧骚,充分说明了冬季的萧瑟之景。进入元沙院,诗人看到的是经台上的烟缕消尽,昔日谈经论道的场所也已经落满了尘埃。可见元沙院已经荒废很久了,但诗人却不为此感到落寞沮丧,反而从中悟出了许多心得,由此可见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打字不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