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民:读博纳富瓦的《雪》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雪
【法】伊夫·博纳富瓦 树才 罗曼 译
她来自比道路更遥远的地方,
她触摸草原,花朵的赭石色,
凭这只用烟书写的手,
她通过寂静战胜时间。
今夜有更多的光,
因为雪。
好像有树叶在门前燃烧,
而抱回的柴禾里有水珠滴落。
日常场景的哲学意味
周新民/文
伊夫·博纳富瓦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早年在大学攻读哲学专业,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深。博纳富瓦的诗,重视生命体验的深度抒写,颇具哲学意味。他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不易为人注意的细微场景,用精确、简练的语句呈现出稍瞬即逝的情绪体验,显示出对生活的敏锐把握。诗作看似平实,实则隐含着深刻的智慧。
《雪》就是这样一首触摸日常场景的诗,在虚实结合中写得极有层次感,如回廊曲折,既有视角的变换,又有情绪上的转折和波动。诗歌视角的变换主要不是现实空间上的,而是把一场雪的来临折射在诗人的内心空间,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她来自比道路更遥远的地方,/她触摸草原,花朵的赭石色”,这是非常出色的想象,诗人把作为实在之物的雪完全虚化,赋予某种玄秘的情感色彩,既包含着人性的内涵,又具有自然的属性。雪的声、色乃至情、味,都变得可感可触,却又显得轻盈飘渺,同时渲染出环境的寂静和空无。雪落无声却有声,时间看似静止却又踩在诗人的心上;雪遮蔽一切,却又敞开内在的真相。
《雪》的主题触及到对存在的敬畏。诗中的意象都是冷凝的,却暗含着情绪的涌动。在一场雪的覆盖下,一切都在,却一切都被重新赋予某种秘密。因此,这首诗是沉思的。诗的结尾由虚转实,流露出诗人对世界的惊奇之感,这就是一种新的发现。
来源:《诗刊》2016年5月号上半月刊“读诗”栏目。标题为编辑所取。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