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是否需要改革以焕发新生?
时间:2022-06-04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成于盛唐。成就辉煌,唐称为诗的国度与此相关。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她在唐代定格,就是标准的七言律诗或者五言律诗。讲求严格平仄、对仗工整,有种种严苛的律规。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一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再长的称排律或长律。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在近体诗形成之前,除了楚辞之外的各种诗歌体材,是不是题材都成为古体?也称为古风。格律要求一般自由开放。平仄对仗押韵也比较宽泛,篇幅长短不限。唐人乐府诗也属古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近体诗如果改革,有必要吗?那还是“近体诗”吗? 现实诗作的品种实在是已经不少。可以有了多种的选择。喜“古风”的写古风;有本事走格律的写近体诗;实在喜欢“近体诗”又没有本事写的出来的,还可以搞一点四不像的“打油诗”,写的好的也很美,打油诗没有规矩,只要押韵,有点儿意境,写起来不是很容易吗?此外,又有“不拘礼节”的现代诗。诗的种类实在已经不少,足够大家各取所需。又何必对特定品种“近体诗”搞什么改革呢?据专家严格界定,说李白的诗也有一半儿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写不了格律苛求的近体诗,你就把李白那一半不合格律要求的诗写出来不也足够好了吗?可以是半个李白了!
说到近体诗改革,可以用作比喻的例子是中医药现代化实践。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过程,证明不伦不类。用现代实证方法和定量定性分析,自然提高了治病效果。但那已经不在是“中医”,从根本方法论上实实在在变成了“西医”。中医、西医两家从根本方法论上就是两回事。最近有专家又强调“一定要守住中医思维这一根本”,守住疗效,加强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医药学教育与传播,绝不可“以西律中”。但这样一来就回归了地道中医。又谈不上什么“中医现代化”啦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