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古诗必须用古词写,而不能古词新词一起用呢?
很多初学者问过我,能不能用现代的新词语创作诗词。我的答案是可以。但若问好不好,我则会明确表态:不好!
初习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主要的原因是思维上还未真正进入到诗词的创作模式。假若我们以一个诗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更清楚明白。
首先,在诗者眼中,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是意象,而不是词或词组。意象,就是指带有一定意思的物象。而不同的物象所投映到我们心智中的含义,都是经过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到唐代,已自成体系。创作者借助古人留下的意象体系,很容易便可达成主题,而读者也很容易通过此一体系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我举过自己初习诗时的例子:
戏水顽鱼争叠月;寻花浪蝶误缠钗。
这句子是我初习诗词时的作业。起句是做月字的串句练习时所写。记得当时,老师便将顽鱼两字圈出,要求重写,理由是古诗词中,不曾出现过顽鱼一词,故不可为。
和很多初习者一样,当时我对老师的此一判断极为抵触,古人没有用过,我们便不可用,也太迂腐了吧。又或者是因老师诗作取径山谷,推崇江西诗派,讲究“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只是一家之谈,不足为训。
对句是稍后学对仗时所写,那时我也悄悄地把起句的顽鱼两字,改成了游鱼。因为那时我开始明白,诗词创作,必须借助古代诗人沉淀下来的意象,意典,方可让读者产生联想,从而增强句子的张力,达成意境意蕴。
用顽鱼一词,自然也是可以的,句子没有毛病,也达意。但说到好不好,那现在我肯定会说不好,因为其不能让读者借助过往的诗句产生联想,这样就很容易会把句子写死。即使把其改为游鱼,读者也可能会联想到“谁言牙旷绝,琴响出游鱼。” “方池新涨游鱼乐,兴寄濠梁《秋水篇》。”这些句子,从而增强诗句的质感。
再看对句:寻花浪蝶误缠钗。寻花问柳,狂蜂浪蝶,这些都是经过古代诗词沉淀的意象,其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特定的联想,而钗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因其是古代女子婚后(扎髻)所用的头饰,故也泛指已婚女子。当我们尝试,如此句般借助意象组合去表达一个主题的时候。我觉得,才算是诗词创作的入门。我也是至此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老师会把顽鱼两字圈出。
对于初学者而言,只要紧记一点,组成诗句的基本元素是意象,而并非词或词组。当我们有此觉悟的时候,这问题就不存在了。
谢邀,写古体诗不一定要用古词,况且语言词汇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古词新词没有绝对的界限,就唐诗来说,其语言词汇的运用在当时来说也是与时俱进,你读诗经上的诗和读唐诗的理解能力,我想肯定唐诗好理解,这是因为语言词汇在向前发展。现代人写古体诗,只是套用了其格式外形,用现代词汇并无不可,但是用古体写诗要遵守古体的格式,该押韵必须押韵,否则就成了打油诗或现代自由体的诗。现在有些人写诗堆词造句故作清高,写出的东西让人难理解,诗是人来读和欣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哪一个不是让一看就明白说的是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新词语,写诗也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