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帝王中,书法造诣最高的前三名是谁?
帝王写字属于名人字画,不等于书法!,
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徽宗赵佶、明思宗朱由检都精工书法,造诣颇深,又都是未能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和保全身家性命、最终死于非命的君主。可谓是亡国之君三书家。
在这三位帝王的书法中,宋徽宗的“瘦金体”影响最大,名声最响,不仅自树一体,创立门户,且能书史留名,流传后世,是三人中最幸运的一个。后主李煜诗文并茂,书画俱精、通晓音律,尤以词的才情最高。卓著的词名也淹没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才名。但书法仍然成为帝王书家中的佼佼者。崇祯帝的书法传世稀少,只在宫庭大内及公卿大僚中才能见到。却也偶有赐给民间布衣秀士的墨宝。三帝中,徽宗以“精巧”称著;后主以“俊逸”闻名;而崇祯笔力的“刚挺瘦硬、在颜、柳之间”,形体、气韵的“庄严奇伟”却在柳公权之上。
三人虽然同为亡国之君,同为书法家,但于书法技艺的推研,雅玩所费的时日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较之徽宗、后主,崇祯帝不过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业余作者”。
自晋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为啥不能超越王羲之?求资深解答?
王羲之并不是每个字都是完美的,艺海无涯,只不过王羲之是最接近神的书法家。想超越他就要爬到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一点,只不过他身躯太伟岸,直教人望而却步。后世人往往只爬到他的脚面。不是今人笨,也不要抱怨出生的晚,是今人还没有达到19缸水的境界,别忘了王羲之是东晋首富,视功名如粪土啊。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也被成为王右军。他的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第一,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之名,首先原因主要是兰亭雅集和《兰亭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兰亭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集会的典范,集会的地点、时间、人员和内容等是王羲之走向书法神坛的基本条件,《兰亭序》文本的书写和流传等充满了神秘性,给后人留下了想象和研究的空间。
永和九年(353年)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遍邀诸友,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由此成为历代文人向往和追寻的文化圣地。王羲之等人在江南草长莺飞美不胜收之时,于美丽的鉴湖之畔曲水流觞,饮酒作 诗,诗意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所以,兰亭雅集比其他文人集会更具文人气息。
南宋施宿《嘉泰会稽志》所载《天章寺碑》记述参加兰亭雅集的人员名单里,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之多。
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唏之、郝昙、王 丰之、华茂、庾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曹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 之,各赋诗,合二十六人.谢瑰、卞迪、丘髦、王献之、羊模、孔炽、刘密、虞谷、劳夷、后绵、华 耆、谢藤、任儀、吕系、吕本、曹礼,诗不成,罚三觥,合十六人。
可以看得出来参与此次聚会的可谓是整个东晋王朝的文化精英了,可见兰亭雅集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在兰亭雅集中,诸名士仰观俯察,饮酒作诗,这已不仅仅是休闲和娱乐,而是具有一定主动性的文学创作活动。与会人员作岀三十五首诗,多 为四言或五言,主要描写周围风景,寄托个人情感,与此前之玄言诗大不相同,开山水诗之新境 界。所以,兰亭雅集是纯粹的文人活动,文学创作的趣味非常浓厚,诗歌的水平和境界也普遍较高高,兰亭雅集由此而成为后世文人集会的典范。
第二, 历代帝王不断推崇《兰亭 序》.使其地位愈加神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古代,书法是与统治者关系最密切的艺术形式,所以受其思想影响最大。 《兰亭序》受到几乎所有爱好书法的帝王的一致推崇,并因此而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开始收集二王书 法,到宋明帝刘或时,内府收藏已超过200卷。梁武帝萧衍进一步搜求,共得二王书迹78帙,计 767卷,15000纸。由于梁武帝的大力推崇,使整个社会形成崇尚王羲之的风气,但是还此时王羲之没有达到被推上神坛的高度和地位。
唐初,因为李世民特别喜爱王羲之书法,是王羲之的超级大粉丝,于是,天下出现搜求王书高潮,《兰亭序》终于出现。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萧翼赚兰亭图》记载的就是“萧翼计赚辩才”的故事,可见这个故事就已经是当时画家喜欢的题材了。
据武平一 《徐氏法书记》记录了唐太宗得到兰亭序的事情:
“太宗于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万几之暇,备加执 玩,《兰亭》《乐毅》,尤闻宝重。尝令撮书人汤普彻等榻《兰亭》,赐梁公房玄龄已下八人。”
《兰 亭序》完全符合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成为“书圣”的条件,如字数多、书风新、文辞美等。所以,太宗 倾满朝书家之力,大力推崇《兰亭序》。
《兰亭序》口进入内府至贞观二十三年陪葬昭陵,面世只 有短短十年,遂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在书法界的地位愈加神圣。李世民对《兰亭序》爱不释手,心 慕手追,烂熟于心,其作品《温泉铭》雍容华贵,润朗丰满,字势奇崛,起伏跌宕,其中每个字受到《兰亭 序》的影响。
在《传论》中 ,李世民历数各家之短 ,独赞王羲之 书“尽善尽美”。指出王羲之书法技巧之精湛“点曳 之工 ,裁成之妙”,评价王羲之书法的韵味“烟霏露 结”“, 凤翥龙蟠”。
初看起来 ,李世民欣赏的是王羲 之书法的“尽善尽美”,其实 ,王羲之之所以能折服帝 王之尊的李世民 ,除了王羲之书法形式之美而外 ,更 深层的是形式之中所蕴含的神韵。
经过李世民大力推崇,王羲之和《兰亭序》在唐代书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以贞观、永徽以还,右 军之势,几奔走天下。世谓唐初犹有晋宋余风,学晋宜从唐入者,盖谓此也。”
李嗣真《书后品》 进一步指出: 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其芬郁 也,则氤氯兰麝;其难征也,则缥缈而已仙;其可觌也,则昭彰而在目。可谓书之圣也,若草、 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瑾瑜烂而五色,霸绣搞其七采,故使离朱丧明,子期失听,可 谓草之圣也.其飞白,犹雾谷卷舒,烟云焙灼,长剑耿介而倚天,劲矢超忽而无地,可谓飞白 之仙也。
王羲之此时被誉为诸体皆工无所不能的书法圣人,这是对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进一步强化, 即推崇不再局限于《兰亭序》,而是扩大到王羲之的书法体系。这一过程的变化正是王羲之受帝 王推崇后艺术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是一种艺术典范的确立。
第三,王羲之对后世书法界产生的深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后世书法家颜真卿、张旭、怀素的书法创作 则完全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精神的弘扬与创新 。宋代有成就的书法家“苏黄米蔡”同样抓住了 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 ,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精 神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米芾 的“集古字”的提议,就主要是临摹“二王”(王羲 之、王献之父子)书法 ,从现存米芾所临《中秋帖》来 看 ,其临摹“二王”书法几乎可以乱真 。
元至清中叶的书法主流是笼罩在复古主义的思潮下的 ,这里的“古”,主要就是指王羲之书风。他们 的书法完全是学习从王羲之起的一派王书体系 ,以 得晋人和王羲之风韵为最高宗旨。
清中叶后 ,因“小学”的盛行 ,文人研究汉魏碑刻 兴起了碑学,”其价值 就在于使书法在复古主义的旗帜下重描摹王派书法技法 ,使王羲之书风的精神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总结: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兰亭雅集和《兰亭序》。此外,历代帝王不断推崇《兰亭 序》.使其地位愈加神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在这种推崇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唯一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