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刊丨当代诗书画家 李发仓 作品展】
【当代诗书画家李发仓 作品展】
李发仓,字,籽石;号,文垣,西海一苇;笔名,子木,一凡。山东曹县人。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全国第一届”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注册教师、书法家、文学和书法理论评论家、诗人、四川文艺学院汤用彤国学院书法家协会理事、汤用彤国学院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研究员。 李发仓书法,从小受其家兄李发存书法之影响,才逐有兴趣。那时,由于家境十分困难,时有食不裹腹之艰辛,学书时断时续。六十年代,家兄为大众日报记者,采访甚忙,不能经常在家教其书写,但他把家兄教给他的字反复练习,虽略有长进,但仍为家境所迫——放羊放牛、割草砍柴所累。当然,双亲一直叫他坚持上学,一直走进高等学府,尽管学业繁重,闲暇时,仍然坚持书法练习。毕业之后,他一边练字,一边研学法律,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他主编出版了《司法口才》等专著,出版了《子木论谈》《西窗论谭》等著作。1995年12月获得全国第一届“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之后,其文章中有哲理的语言被收录《中华名人格言》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名人名言》。期间,临习字帖,为书法爱好者写几幅书法,以满足他们所需。他甚为高兴。为此,书法仍是他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之一部分。生活离不开书法,社会离不开书法,人民离不开书法,因为书法不仅仅是书法,它是中华民族从“仓颉造字”到今天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文化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与自然、外戚和人类不断斗争的伟大精神之体现。总之,书法间接形象地再现了中华书法文化和民族奋进的精神、历史以及继承和发展。所以,他把书法当成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种责任、一种民族生命活力再现之精神支柱,是生命之延续中华民族之魂魄。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他不断地临习《灵飞经》、《圣教序》等书帖,学习钟繇、欧阳询、孙过庭、颜真卿、赵孟頫等大家作品。其中犹爱隶书,临习《汉简》、《曹全》、《礼器》、《乙瑛》、《石门颂》、《华山庙碑》、《西狭颂》等碑帖及邓石如、伊秉绶、翁同酥等大家作品。其隶书汲取百家之精华,弥补书之不足,因此,他的书法有别于他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隶书之美之特点。他的隶书,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章法线条飘逸;自然生动,浑然天成;书风细劲雄健,端庄俊逸,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波磔,长短兼备,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实,具“婉若惊鸿,翩若游龙”之美姿,为隶书中又一汲取创新艺术之奇葩,亦为“法古”得其传承之精神,“不泥古”取其精髓,既有《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和篆书等等的多重传承笔力,又具有创其自我,浓淡相宜、如花自然、绚烂多姿的最美隶书之风格。基于此,他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一等奖和优秀奖,体现其书法之社会和人文价值,更体现其书法来自于民族沃土而还于民族沃土的书法家之精神。为此,将其一首诗录于下,足见其品。“大气生成春水间,书田播种绿荷边。秋来硕果羞自许,来自土地还民间。”
-
匿名2023-09-04 11:30:00使文章更具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