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十三种字体?
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三、大篆,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四、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五、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六、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七、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八、行书,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九、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
十、仿宋,印刷字体的一种;
十一、黑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汉字的书体,笔迹全部一样粗细;
十二、姚体,姚体与宋体类似,但更偏瘦长;
十三、舒体,字形飘洒圆秀,弯弓盘马,沉雄峭拔,恣肆中见逸气,忽似壮士如牛,筋骨涌现。
书法字体有哪些?
书法字体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个大类,而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等等。
例举部分字体说明:
1、隶书字体
全称《汉鲁相韩性炜酌砝衿鞅》、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懈囱帐萧矸⒈》、《韩斜》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械染湃颂饷。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2、行楷字体
行楷,近似行书的楷书。《金石林・绪论》:“行楷如二 王 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 怀仁 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是也。” 清王士G《池北偶谈・谈艺三・赵松雪书杜集》:“ 赵松雪 手书 杜 诗一部,用朱丝栏,字作行楷。”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爷把那名帖揭过去,见底下那篇信是张虚白斋寸笺,上面写着绝小的蝇头行楷。”
3、行书字体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G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中国书法有几大字体?
中国书法八大字体分别是:宋体、燕书、楷书、草书、隶书、行书、黑体、仿宋等。
1、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2、草书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4、燕书
书法燕书入笔露锋,收笔出锋,中锋用笔,右下取势,既继承了传统书法,又和传统书法有区别,呈现一种鲜明的新的书体个性风格。
5、宋体
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6、楷书
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7、黑体
又称方体或哥特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正,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
8、仿宋
仿宋字,是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仿宋体带有楷书味,横竖笔划粗细一致。横的笔划象手定的那样左低右高的倾斜,翘高3度左右,起笔落笔与转折都有笔顿,点、撇、捺、挑、勾、尖锋加长。
真(楷书)草 隶 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