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论书法的格调高低?
论书法,五大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有千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观览历代书法名帖可体味: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格调是书法作品的属性,人品同样是人的属性。格调有高低,人品有优劣。
何谓″格调?
格,木长貌。——东汉·许慎《说文》。
调,和也。——东汉·许慎《说文》
格调,原意指诗歌的格律声调。后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譬如李白的诗风流夸张浪漫,杜甫的则是忧郁深沉现实。辛弃疾的诗词豪放洒脱、李清照的诗词则婉约简美……
论画五代花鸟画就有两种不同的代表格调,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山水画方面,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一书中还提出:南北宗论是指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
故此,好的书法与国画艺术品,因人的修为不同、性格阅历不同,造诣和而不同。凡雅俗共赏有品味有格调的书画作品,必有它的传承价值与道理的!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极其丰富的。古人主要从七个方面入手对书法作品的格调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就是:骨气论、神彩论、自然天趣论、寄情论、人格象征论、学养论和通变论。
书以筋骨为先,气味第一,骨气相和,思与神会;
神彩为上,以形传神,舎形得神,化古为我,书入我神;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熟后求生、拙者胜巧,
能移人情,乃为书之至极,性情达于形质,形质本于性情,出入古法、陶性写情;
点画技法中的人格趣向,风格中的人格象征意义,书品与人品的内存关联;
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读书万卷始通神;
博通诸体,方知变化;贯通古今,方能变新;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著名的论著有:汉蔡邕的《九势》,晋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唐李世民《论书》,孙过庭《书谱》,张怀瓘《文字论》、《书断》、《书议》,宋蔡襄《论书》,苏东坡《评书》《论书》,黃庭坚《论书》,米芾《书史》、明项穆《书法雅言》,董其昌《容台別集》,清傅山《字训》,刘熙载《艺概》,朱和羹《临池心解》,包世臣《艺舟双辑》,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等等。
-
匿名2023-08-30 10:14:01音乐表演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