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如何体现在具体统治政策 制度上
一、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如何体现在具体统治政策 制度上
汉高祖是减少税款。而唐太宗是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
二、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应唐太宗什么观点 形成上述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 因为他看到了隋亡的教训,从群众中来还要走到群众中去。民生为本 以民为本
三、李世民的书法水平好还是作诗水平好
先说结论,李世民是皇帝中第一书法家,淳化阁帖有不少李世民的法书,足见功力。可以说在薛稷之前,唯一足与虞世南、欧阳询和褚遂良相提并论的书法家。在所有的皇帝中,唐太宗和宋徽宗是唯二的书法大师。 李世民师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也是他亦师亦友的人物。如果对晋唐古法书法笔意内传有了解的。就知道李世民是王羲之王献之二王派别的嫡传人物(李世民师从虞世南,虞世南是智永的外甥),并非那种临摹王羲之就说自己是王派的那种。 在书法史上,李世民的地位可以说是很高的,当然,这个地位不全是因为他书法水平,虽然只凭着书法水平,李世民必然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对于书法艺术审美取向,书法教育,书法理论的重要影响,这个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是皇帝,而且是有数的皇帝。书法艺术审美上,李世民彻底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又强调骨力,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书法艺术评价有独到的认识。比如,如果读他亲自撰写的王羲之传中描述王羲之字特征的部分,再比照着兰亭集序等作品,就知道什么叫一针见血。在书法理论上,李世民也有很多书法理论著作,对书法教育上,也在弘文馆办了三期共六十人的书法学习班。并且大量搜集王羲之等人的真迹,虽然王羲之的真迹已经失传,但是因为李世民,留下了很多墨迹本
四、唐太宗精擅书法,经常以什么字体写碑?
唐太宗李世民最崇拜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太宗擅长行书,写碑多以行书和行楷为主。《晋祠铭》用行楷。《温泉铭》用行书,风格与王羲之有点神似。
五、书法在唐代为什么有那样的辉煌的成就?
唐朝尚法,溯其源流,应该说是从隋开始的。正如宗白华指出的: “到了隋唐, 晋人书艺中的 ‘神理’凝成了‘法’。”在唐朝削平群雄之后,社会日趋繁荣稳定,思想和学术领域力图用正统的儒家学说来校正六朝以来的糜弱之风,南北不同文化的差异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书法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求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一种规范。
唐初以书为教、以书取士、设立博士、专立书学,都需要寻找法则,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 “法”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成为一种标准。 “法”最初是依附于楷书而存在的。因为初唐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不断努力,楷书逐渐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新书体。楷书的风格特征就是笔画详备、框架分明、应规人矩、有法有式,便于探讨和总结规律,树立典范形式,并予以普及和推广。
同时,唐朝研究“法”的理论著述也十分多,并且趋于系统化。欧阳询的《八诀》、 《三十六法》,李世民的《笔法诀》,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 《玉堂禁经》,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都对唐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口向。
事实上,唐代对王羲之的尊崇,尤其是唐初的提倡,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法理论的整理,这为唐代尚法之风提供了基础和规范。同样,张旭、怀素的草书也都有一致性和共通性,只不过就唐楷来说,对法的要求尤为明显。通过唐楷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在于变法和守法的统一,才是“法”的真正美学内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唐朝书法繁荣同权力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特色。这在书法史上是独特的。
六、为啥唐太宗尊大王而抑小王,王献之的书法和王羲之差异何在?
这是帝王们的偏见而已,王献之的字足可以和他父亲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