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不到这十点,学半辈子书法还在圈外打转!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把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组,每一个片段反复学习,慢慢吃透,而不要把碑帖草草的“抄”了一遍又一遍。楷书的学习,不要太过执着,特别是不要迷醉在二田所谓的“欧楷”里,走进去了就不容易出来。即便是写正统的楷书,也要及时过渡到行草中去,不然楷书也容易越写越死板。学习唐楷的朋友,在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尝试着去原大临写,会别有一番感觉的。有的有争论的问题,比如,逆锋起笔,或者说欧楷的钩的写法这类,尝试着去原大临写,相信各位会找到正确答案。书写工具对风格的影响非常大,找到适合的工具组合,书写体验会好得多。“擅书者不择笔”我觉得应理解为擅长写字的人善于运用各种类型毛笔的特性来创作不同的美的风格,而不是说用任何笔都可以写成那一个样子。我认为临摹要占到九成以上。不要急着创作,当古人的书写习惯变成自己的书写习惯时,创作是水到渠成的事,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强行创作是一件非常勉强而且伤脑筋的事。“笔法”应该是所有学书者都关心的问题,笔法这东西,历来被说的玄而又玄,其实我倒觉得,笔法,相对于结字章法而言,倒是一个相对简单且比较容易学到手的东西,笔法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古人墨迹的解析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达到看到任何一个用笔细节都要能够基本正确的去判断出这一笔是怎么写出来的,说的简单点是“一看就会”,我觉得这是高效临帖和精准临帖必备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核心,这个能力越强,学习的效率就越高。训练的方法,主要在于多看帖,多熟悉毛笔性能,慢慢去摸索,看看相关的书籍,如邱振中《笔法与章法》。虽说执法各有区别,但是个人认为必须要落脚到“灵活”一词,灵活主要表现在手指,手腕,手臂的联动,甚至于在写大幅作品时全身力量的综合运用。当然,抛开榜书等特别大的字,日常写字,主要靠动手指,然后是手腕,这是省力而精准的。很多初学者的问题在于手指太僵,被迫过度的去利用手腕或者说悬起肘来用手臂来控制毛笔运动,导致写字写得很累,而且效果不佳。临欧楷的朋友,请注意一个小细节,欧楷中的“口”部,基本上是不封口的。对于田英章田蕴章,包括近代任政,清末黄自元等人的楷书值不值得学的问题,这个得看个人习字的出发点,如果只是为了把字写得规范、工整、漂亮,任何符合这一标准的字都可以学,甚至电脑里的楷体印刷体也可以学。但如果是为了让自己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得到更深层的艺术享受,取法这些人的字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相关阅读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