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

王羲之秘传的书法捷径,让儿子不要外传!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虽然很多人喜欢书法这种传统的艺术,但很难挤出大块的时间练习,所以经常被人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书法有没有捷径,怎样快速练好书法?

很多书法老师的回答我们也能猜一个大概,无非就是“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学苦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话。

其实学习书法还还有一定的方法和套路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套路去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比别人更快取得进步,节省了很多时间也学到了书法的真谛,这样的好方法其实并不少,也能称之为“捷径”。

只是这个捷径并不是去偷奸耍滑,而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训练,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一种捷径,运用的好,这种“捷径”真的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书法的效率。

比如说学习书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临摹古代的经典书法字帖,但怎样更加有效的临摹、怎样更好地从临摹过渡到书法创作,采用什么方法使得临摹作品和原作更像。

这些其实就是书法的“捷径”,这样的捷径,“书圣”王羲之曾经告诉过自己儿子王献之,其中有一条即使在当代也很值得借鉴,很管用。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并序)》中说:

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

王羲之在告诉儿子这个学习方法之前,还专门嘱咐和强调了一定不要告诉别人,要保密,“勿播于外,缄之秘之”,在这段短短的论述中,王羲之讲述了学习书法的一个捷径,省时省力又容易成功的“捷径”。

“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

想要快速在书法上获得进步,需深入研究和练习“篆籀”,如果好好练习,甚至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见到效果,就算是悟性比较差的学习者,练习一百天时间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听起来似乎很神奇。

所谓的“篆籀”,我们今天一般理解为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篆籀的笔法有着古朴、自然、朴拙、厚重的审美特征,常常被书法家运用于各种书体的书写。

我们称某书法家的字有“篆籀笔意”,就是夸赞他用笔厚重朴拙,比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就有此特征,比如他的代表作品楷书《大字麻姑仙坛记》和行书《祭侄文稿》就深得此法。

王羲之之所以如此强调学习“篆籀”的作用,并把它作为一个学习书法密不外传的“秘籍”告诉自己的儿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篆书包含了中国书法最基本的笔法“中锋用笔”,中锋用笔看似简单,但它却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其它所有的用笔,无论多么复杂,它们的基础仍然是中锋,都是在中锋用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如果比喻成武术的话,中锋就相当于扎马步,相当于是力量的训练,其它复杂的笔法则相当于是技巧的练习。

二是,篆书作为中国书法的第一种书体,也是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一种字体,后来的隶书就是从篆书发展而来,楷书、行书、草书又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篆书在文字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习书法练习篆书能够从根源上了解中国书法,求本溯源,有利于对书法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正如清代著名书法家傅山所说:

“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所以,自古以来的书法家都非常重视篆书的学习,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者来说,这些已经都不是秘密。

练习书法,学习篆书也是书法学习者必学的课程之一,如果是第一次听说,现在知道和练习也不晚。

如果你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长时间没有进步,或者感觉自己在学习书法的方法上出了问题,就可以暂停现在的学习,选择一本篆书练习,学习篆书可以医书法百病,无论是俗还是野,只要长期坚持练习篆书,定能得到改善。

对于王羲之所说的这种学习书法的捷径你怎么看?你觉得练习篆书真的管用吗?

感觉不错,赞哦! (1)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推荐阅读
  • 书法一词产生于什么时代?谁先提出了书法这一概念? 2022-06-14
  • 西安碑林有哪些书法家的名作 2022-06-25
  • 关于书法的书籍推荐 2022-06-27
  • 从秦汉简帛古隶、汉碑隶、东汉简牍草隶分论隶书在书法史的地位? 2022-06-23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