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小楷,章法很重要
书写小楷时,由于每个字都被约束在同样大小的框架之中,因此也最容易束缚一个人的创作灵性。一副好的小楷作品,每一个字的内部结构中有骨、有筋、有血、有肉、有精神,也有意蕴。如何将这些体现出来?懂得立意谋篇,统筹布局就相当重要。
【一】
纵有行 横有列
这种布局适宜字数较多的内容而又必须在一定的尺幅之内完成的章法,通过计算,可以把握字数的多寡。小楷的格子宜稍扁,使其字距较紧,行距稍开,自然通篇布局齐整匀称,有人工攒翦之美。
书写这种章法时要注意两点:
1
每一格子内,即是一个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亦有一个小章法,字形的安排在这空间中要十分妥贴,恰到好处。既不可太大,顶天立地,充塞左右,又不可太小,天地空荡,左右虚旷。留白太少,则章法拘紧,留白太多,则布局疏散。而应大小匀称,上下左右,牝牡相得乃佳,书写小楷落笔时先要看准第一笔的位置,此笔一错,则全体失位,无法挽救,要掌握这种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多写多临摹,难得此妙。
2
要注意的是每个字都被约束在同样大小的空间范围之内。因此,切忌结构平板,大小一律,而应当尽量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广窄、奇正、疏密、开合、伸缩等变化,各尽字之自然姿态,力求在参差中求齐平,于错落中求匀称。这样,就可以弥补这种章法的不足之处。因此,书写这种章法时,重点要放在每个字的结构上,力求使其字形富有自然的姿态,则平正通达之中有迷离变化之妙。
【二】
纵有行 横无列
这种章法,在小楷中用得最多。这种布局由于打破了横格的束缚,因此从形式上说要比上一种章法来得灵活。有行无列,特别要注意到一行中参差起伏的变化,则行间错落有致,自有一段体态。书写小楷,这种变化虽不如行草那样强烈,但亦当有参差错落的变化,方能极尽自然之美。
这种章法,其行款字距中间的空素地,亦有法度。一般地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匀,自然上下得所,左右相称,但亦有字距紧,行距宽者。明末黄道周、倪元璐往往喜欢采用这种章法。亦有字距开,行距亦开的章法,如杨凝式、张即之、董其昌都喜采用此法。亦有字距紧,行距亦紧的章法,如颜真卿的《小字麻姑仙坛记》。总之,这种变通的布局,要密者不至于近,疏者不至于远,密者笔意流转,活泼不呆,则虽密犹疏,所谓空白少而神远是也。疏者笔势裹束,流通不滞,则虽疏犹密,所谓空白多而神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疏密得宜的效果。
【三】
横无列 纵无行
这种章法,完全打破了乌丝栏的拘束,因此最容易发挥一个人的艺术个性,最富有自由率真的笔墨情趣,它滥觞于金甲古文,亦即契刻文字和早期的钟鼎铭文,这些镌刻的古文字,在章法布局上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时疏时密,时长时短,奇古生动,参差错落,如丽天繁星,出之自然。
这种章法,必须注意三点:
1
书者要有 统筹全局的观点
以统篇为一字,以整幅为一体,强调整体的平衡匀称,对比照应和多样统一,从局部的不平衡、不对称去求得整体的平衡、对称,从各种不协调的因素中求得整体的协调,从多种矛盾着的对立形式中去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书写这种章法时就必须于参差不齐中求平直,从错落有致中求匀称,这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一种很高级的境界。这种境界,弛张有致,虚实相映,因而使作品在纸面的空间中更富有生命的韵律。
2
这种章法虽然集中了诸多矛盾的对立因素,但其中必然贯穿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这是一种势和力的回旋,凡一幅字,字字有应接,行行能映带,自然一气贯注。
3
这种章法,因打破了横竖的束缚,有着比较自由的天地,但书写小楷,疏密参差,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不宜太强烈,乃当以端庄匀称为主调,落笔后要随其意态,因势利导,各成其妙,执死法者,必损天机。故这种章法,妙在有意无意之间,最能引人入胜。试观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帖》,通篇布局,形势错落,行间茂密,风致萧远,其章法密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增之不得,减之不成,如天成铸就,极其凑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