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淡泊名利,这是我想到的最基础的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一点。如果你对现今书坛有所了解的话,那么一个词你肯定听说过,那就是丑书问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丑书就是金钱名利诱导下的书法畸形产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一点如果我们从古人的书法角度来看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学习书法要临摹古人的书法呢?难道今人的书法就不如古人吗?确实,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每当我提出要临习古人字帖的时候,很多人都质疑我是不是一个唯古人论,只知道一味吹捧古人。
确实,我们今天的人比过去的古人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科技上,文化上、经济上都远远超过了古人的水平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上,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中国历史中的书法史来看,书法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门类,他往往是有一个登峰造极的黄金时代,而且一旦错过了这个年代,在有名气的人,也是白搭。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临摹古人书法的原因。但是古人书法之所以好,并不是仅仅就由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有关,还和当时时代以及人们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而我今天要说的正是这个问题。
即:写书法需要什么心态,为什么要有良好的心态?我们也都知道,中国古人,会写字的,能写出一手漂亮好字的,基板上都是达官贵人,都是当官的,这些官员是靠古代的科举制选拔上来的,而科举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写文章,因此,在无形当中,写字的好坏占到了文章好坏的一大部分,甚至看书法来录取状元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制度。
后来为了打破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更好的公平科举,馆阁体开始盛行。虽然他在维护考试公正方面,作用极大,但是他限制文化艺术的自由发展。而馆阁体的行成,正是文人士大夫求名求利的心态下,以及与当时封建王朝的权力体系下的畸形产物。所以,馆阁体之所以被人抛弃,是因为心术不正。但是在馆阁体尚未流行的年代,尤其是魏晋、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繁荣期,众多带有个性特色的书法活跃在书坛上,给中国书法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
这一时期,书法家的群体特征表现为一般的贵族官员,他们不用为生计发愁,也不需要用书法博求名利,因此,他们的心态普遍是比较好的,而这一时期,恰恰是中国双方的黄金期——魏晋时期王羲之等人的行草、唐朝时期的楷书、宋元时期的行草完善发展,都是中国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其实中国书法一直以来都是心态的产物,良好的心态就会有好的作品,没有那种好的心态就会催生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