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

书法无真情流露,谈什么艺术?!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唐代文宗皇帝李昂曾下诏书,以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可见书法家张旭当年真是明星大腕。唐代韩愈对他的书法曾大加夸赞:“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果真如此,有一天张旭正在挥毫作书,可能此前受凉,忽然肚子痛。真是时不我待,他走笔狂草:“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
张旭肚子痛,一时有感,发于笔端,随手写下一个字条,竟成了千古名帖《肚痛帖》。

此帖写得好啊。你看:第一行“忽肚痛”三字用笔肥硕沉稳,作草如真,点画分明。从“不可”二字开始,运笔速度明显加快,书家的意兴逐渐酣畅,字字连笔,点画线条圆劲如游丝,飞旋流走;第二行“是冷热所……”心中的疑问猜测带来了笔划的凝重、速度放缓;第三行,一笔写到底,奔突而下,势不可遏。这幅手札虽是碑刻拓片,但仍然神采飞扬,鲜活生动,真实地表达了张旭书写时心情感受。
众所周知,写诗文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书法也是书写他人或者自己的诗文,如果书法家能够用抽象的笔墨线条,表现出诗文的情感意境,那么就能创作出一幅精彩动人的书法作品。历史上为人称颂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等等,都是书法形式与书写内容或者书家心情的完美统一。试想一下,张旭如果用一笔一划的楷书来写《肚痛帖》,那又当如何?岂不是很滑稽吗?
可如今,我在一些书法大赛参赛作品的评审中或者在一些展览中看到,不少书法家的书法用笔、结字、用墨、章法的技艺都很纯熟,但你却看不到他的思想或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意境。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当代书法创作太重形式,大赛和展厅催生了对观众的争夺。另一方面,因为今天日常文字书写,人们已不用或不会使用毛笔,而已经掌握毛笔书写技能的书法家,往往把书写当成了书法创作,完全忽视了思想情感的表现。这样缺乏内涵和情感的作品,最终成为无聊的俗书和没有生命的皮囊。
所以,书法创作不能仅停留在写字的形式层面上,它应当是书法家心情境遇的自然流露,是诗文的思想感情对书法家的自然感发,使书法的线条笔墨深含审美意味,一点一画极富情感表现。这样,书法才能够“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有了生命的个性情感。由此可见,无情无意不是好书法。书法家创作时不能无动于衷或无病呻吟,要有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方能像张旭那样“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推荐阅读
  • 书法一词产生于什么时代?谁先提出了书法这一概念? 2022-06-14
  • 西安碑林有哪些书法家的名作 2022-06-25
  • 关于书法的书籍推荐 2022-06-27
  • 从秦汉简帛古隶、汉碑隶、东汉简牍草隶分论隶书在书法史的地位? 2022-06-23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