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
学书日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书法的形式和内容,哪一个更能反映书法艺术的本质?
首先想到的是京剧。京剧艺术是分流派的,旦角的梅尚程荀、生行的马谭杨奚。体现这些流派本质的是内容还是形式?那些京剧剧目,大多是一些尽人皆知的故事,唱词也耳熟能详。演员表演的、观众欣赏的,是不同流派各具特色的“形式表现”,不同的京剧流派,创新了不同的“形式表现”——声腔韵律、表演程式、行头服饰等等,“形式表现”融合着表演者的情感和个性,裹挟着时代特征,最终使京剧艺术流派纷呈。
书法艺术也是如此。李白的一首诗,不同的人书写,或者用不同的书体进行创作,都会产生不同的“形式表现”。这种“形式表现”不是李白诗词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线条、结构、章法和墨法等要素所构建的。一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不在于他书写是唐诗还是宋词,而在于他是用何种“形式表现”来呈现这些东西,在这里,诗词成为了“形式表现”的载体。人们欣赏书法艺术,最为关注的是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那种独到“形式表现”。否则,书法和阅读也就没什么两样了。
如果认为只有“书以载道”才能成为艺术,就有些片面了。就书法艺术而言,脱离一定形式的内容和印刷品没什么区别,所谓的内容只有在一定的形式里面,才能产生“艺术意味”。在一定意义上讲,那些诗词歌赋只是书法创作的素材,还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的内容。只有和一定的书法“形式表现”有机融合,这些诗词歌赋才能获得新的内涵,也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从另一方面讲,如果片面强调书法的“形式表现”,认为“形式表现”是一种书法技巧,则无异于自贬身价,把书法家当作手艺人了。所以,书法创作的核心要义就是如何使一定的“形式表现”构成书法艺术的“内容”,形成“有意味的形式”。
就书法艺术而言,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是对客观事物美的抽象和概括。在人们的印象中,汉字是象形文字,因此书法艺术和绘画一样是造型艺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字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有象形的因素在里面,但是随着汉字的发展,这种象形因素越来越少,汉字兼具象形、标音、表意三种功能,是一种表意文字。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就在于运用不同形态的线条,以不同组合方式,实现对空间的切割,形成自己的审美特征。从静态来讲,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形”;从动态来讲,多个汉字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势”。“形”和“势”表现客观事物的动静之美。古人的书论中,用了很多优美形象的词语来形容书法之美。因此,书法艺术是一种抽象艺术,抽象艺术的美学原则是形式美。
在书法创作中,“形式表现”应该融入书家的情感和个性。什么样的“形式表现”是低劣幼稚的,什么样的“形式表现”是高雅成熟的?首先,从表现技法来讲,训练要“到位”,要达到心手相应,不能“眼高手低”,这是个基本功问题,也是一个传统继承问题。技法不能“到位”,则丧失了“形式表现”的手段,一切则无从谈起。二是能够实现“形式表现”的创新,这种创新不单纯是技法的翻新,而是要在技法层面融入书法家的情感,彰显书法家的个性,从而给“形式表现”打上个体鲜明的印记。一位书法家,如果能够实现线条、结构和章法与情感、个性的有机结合,就会形成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升华为自身的艺术风格。如果忽略的自身情感和个性的融入,或者探寻不到融入的途径,书法创作就会变成单纯的“技法翻新”,其作品就会出现匠气、俗气、媚气和野气。如果书法家内在修养不够,缺乏丰厚的文化内涵,见识不够高远,审美境界不够超逸,情感和个性的融入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书法的“形式表现”还包含着对时代特征的强烈表达。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作品的时代特性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思想情感的宏观表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书家的书法创作对时代特征的表达,有时浓烈,有时淡薄,有时外显,有时内隐。时代特征和审美个性的结合就会形成一个人鲜明的审美取向,赋予书法艺术以个性生命。每一时代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时代特征息息相关,不存在什么脱离时代的艺术形式。时代崇尚什么样的艺术形式,直接影响着书家的艺术语言。每一个书法大家的出现,固然与其天分和后天努力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个人艺术素质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结果,不论是王羲之还是颜真卿等人,莫不如此。
(本文作者系电力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苑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