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

有人说临摹经典书法作品一定不能偷工减料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时间:2022-06-0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临摹、写生和创作,是学习提高国画及书法创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

我是人物画家,我知道国画大师齐白石、张大千都是临摹的顶级高手;

书法也不例外,临摹的时候必须一丝不苟。所谓不能“偷工减料”,我认为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时间上不能“偷工”——就是勤学苦练、每天都要进行临帖、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出好成绩;二是技法上不能“减料”——就是一丝不苟、严格按照经典帖子每一个细节临习揣摩,不可粗心大意,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的临帖也同样学不到其中精髓。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临习经典书法,只有做到不“偷工减料”,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和较好成绩。

(附图:毛智勇部分作品及毛智勇与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刘吉部长在一起)

临摹经典书法作品,神采是不是可以忽略一下?

临摹经典书法作品,须先临摹出形,再临摹出神采,没有形,何来神采?基本功不到家,何来神采?神采,不是忽略不忽略的问题,而“水到渠成”和“功到自然成”的问题。

临摹经典书法作品,形,是第一位的!若形不似,神采就无从谈起。初学书法,字的神采,不是忽略不忽略的问题,而是在基本功打牢之后考虑的问题!记住,船到桥头自然直。临帖练字也是一样的。

学书法,临摹经典书法作品,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不行,因为书法学习是急不得的。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须静下来心来慢慢学,心存浮躁,急于求成,是学不好书法的。

建议题主先立足于临摹出字的“形”,再考虑临摹出字的“神采”。字,形是基础,神采是在形似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只有多临摹,多读帖,多领悟,才能更好的解决好神采问题。反之,即便是不忽略神采,你也不会临摹出神采的。道理就这么简单。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临摹经典书法作品,不能忽略对神采的把握。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釆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像是一个神采奕奕的人站在你面前,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彩。

临帖不是紧要你临的多像,而是取其外在的态势与内在的品格,技法告诉你的不仅是运动状态,而且是一种生命状态。对于书法,明眼人特别注重势,也就是运动状态的把握,民间写字,一般都是看字形、结构,而从专业上讲,则不是关注其字形结构而主要是关注字势和笔势。势,主要是说一种劲或架势,一定是一种运动状态,人有某种劲或架势,它反映了人的某种心态,字有某种劲或架势则反映了这个字的神采,表象反映出一种运动状态,却告诉你一个内心的东西,同时也就给某一笔画或某一个字赋予了一种品格。这也就是要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喘着气动起来,比如米芾的这个:胜字,左低右高,这三个竖着的笔画,不是直上直下,不是垂直而是斜一点,总体有种上蹿的感觉,而且还带着横势,只要把这个意思写出来了,字势掌握了,运动状态掌握了,就可以放开写了,怎么写都行,只要字势出来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米芾。米芾就是善于营造一种险势,每一个笔画都动起来,还较着劲,特别有味道。因此要通过这种字势和笔势的关注,去把握字的运动状态和生命状态,表现出特有的神采。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推荐阅读
  • 书法一词产生于什么时代?谁先提出了书法这一概念? 2022-06-14
  • 西安碑林有哪些书法家的名作 2022-06-25
  • 关于书法的书籍推荐 2022-06-27
  • 从秦汉简帛古隶、汉碑隶、东汉简牍草隶分论隶书在书法史的地位? 2022-06-23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