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骨力”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指书法的力道所在,但分来来讲,又各自不同。骨力自古就颇为书法家所重视,何为“骨”,何为“力”,古代书法家对于骨和力分别作了详尽的阐释,二者之不同,又有很多相似之处。
1、“骨”:本意是指骨骼,但是引入书法中,不但是指有品质,还指有气概之意,骨与力相结合,意在强调力,《晋书.王献之传》中曰:“时议者以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这句话表明王羲之字中含力大于王献之,字中力“力”由笔体现,故此王羲之还留下“入木三分”的美誉。
2、“力”:力量,力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书法中的力除了物理性之外,还蕴含精神力量。书法中的力是笔墨技巧表现的一种美,也是人们长期生活积累对书法上的一种审美追求,除了笔锋对纸的压力和摩擦力的物理上的力,还包括创作者精神上的力。
综上所述:“骨力”在中国书法艺术地位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论书,尽管对此言人人殊,但无不以此为圭臬(gui nie),对于骨力的研究,无疑是书法艺术传承的一个关键点。
我是手写咖,书法方面问题欢迎私信!
别忘了点个赞哟!
1首先表明我的观点,书法中提到的骨力,不是我们常说的力度使劲,那种力,而是通过笔画的形态给人的一种力的感觉,这种力是内在的!!
2被后世誉为“颜筋柳骨”的柳公权,就是以骨力取胜,有骨力的字或笔画给人的感觉是挺拔,雄强,而不是那种软绵无力。古人讲“书到瘦硬始通神”,也是强调的骨力,可见书法中的骨力是书法爱好者的一种追求!
3如何才能是写出来的字或笔画有骨力呢?启功先生曾经说“只要这个笔画的运行轨迹是正确的,那么就有力量”,也就是字的骨力。宋代大书法家姜夔《续书谱》中提到“中锋取骨,偏锋取妍”。也就是说,要想使笔画有骨力,就要使用中锋运笔,中锋用笔写出来的点画饱满,雄强,富有立体感。而偏锋用笔就达不到这个效果。
4其次,要想字中骨力,还要坚持多练习大楷,笔画相对大,笔画就粗,就长,书写起来就有难度,所以长期坚持写大字也可以提高骨力。
喜欢书法的朋友,多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交流书法!如有其他意见,请各位道兄指教!!!